第十四节 卧虎藏龙(2)(1 / 2)

江山美人志 瑞根 1558 字 27天前

不过发现倭谍的败兴并没有影响到凌天放对几名帝国水军将领的关注,并不出意料,这些帝国水军将领在和西疆派来的官员进行了移交之后都不约而同的请辞,要求回家养老,这种现象也在凌天放的意料之内,要想说服这些家伙,首先就需要搞明白这些家伙为什么不愿意为西疆效力,而在现在是青壮年展现才华的时候希望回家退仕养老。

葫芦岛的风光可谓自然天成,尤其是碣石湾一带,更是少见的白沙浅滩,海水清澈见底,海滩宽阔平缓,漫步在沙滩上,迎着温暖的海风,无论是谁都忍不住想要有一种就这样一直走下去的冲动。碣石湾是整个葫芦岛上唯一一处以沙滩为主的港湾,这里并不适合船舶停驻,但却是岛上最适合散步和休憩的场所,这也成为军港主要后勤和宿舍建筑区。而岛的其余三面则全部都是水深湾阔为名的深水港区,也是葫芦岛军港所在地。

对于凌天放和雷苍圃的邀请,无论是萨镇海还是左世昌都感到有些惊讶,不过他们也很想听一听这些来自内陆深处的西疆人的想法,霍云丰也有幸被邀请倒是让其他两人都觉得奇怪,萨镇海是葫芦岛分舰队司令,而左世昌则是葫芦岛军港司令官,被邀请也是在情理之中,而霍云丰却是一名普通舰船的舰长,只不过好像命运倒是和左萨两人有些雷同,都是被贬斥于此,但这葫芦岛军港中的海军军官们又有哪一个不是遭到贬斥冷落发配于此呢,为什么会单单邀请这个霍云丰呢?包括霍云丰在内的三人当然不明白这仅仅是因为雷苍圃了解这三人而已。

海滩上十分宽阔,别说五人平排而走,就是五百人并行一想不会感到拥挤,但是这场海边漫步却让左萨霍三人感到说不出的压抑。对方只有那位西疆的军务署长凌天放和叫做雷苍圃的海军统领,那凌天放听说倒是一个人物,在秦王殿下的麾下颇得重用,应该说西疆现在有此局面离不开此人的功劳,三人虽然是海军将领但并非对帝国局势一无所知,帝国水军已然溃散,而司徒家的天下似乎也将被李氏天下所取代,只是这帝国水军已经烟消云散,英雄已无用武之地,再在这水军中耽搁下去似乎毫无意义,还不如回家养老,图个清闲。

这两人分明有意来作说客,凌天放也就罢了,这叫作雷苍圃的家伙看肤色眼力倒有些像是在水上讨生活的汉子,只不过不知道是从帝国内陆水军中挖来的人呢还是从太湖或者洞庭湖中收编的水寇?

“三位,方才我都已经代表秦王殿下表明了态度,帝国内战与水军并没有任何关系,秦王殿下也没有想法要动用帝国水军来充当马前卒的想法,相比三位也清楚现在的帝国水军已经并没有多少力量剩余下来了,秦王殿下只是希望诸位能够卫护我唐河海疆尽一分力而已,而我听说包括三位在内的不少水军军官都递交了解甲归田的退仕申请,虽然这是诸位的自由,但我还是想了解一下诸位正当壮年却要退仕的原因,不知道诸位方不方便告知凌某一声呢?”凌天放态度可谓诚挚之极,语气也是尽显中肯。

方才凌天放的介绍的确让三人都有些不好意思,应该说自己几人都是些败军之将不堪言勇,但对方作为西疆军务署长却是这般好言好语的解释介绍,可谓是给足三人的面子,就连素来冷横著称的萨镇海都觉得自己当初的态度有些过分,毕竟这只是民族内战,政权的更迭,从某种程度来说,李氏王朝也许要比司徒王朝还要强上许多,至少李无锋控制下的西疆对外的战争未尝一败,而司徒家这么多年来却是丧权辱国,只要是唐河人应该体会得到这之间的差别。

“凌大人,雷大人,二位的心意我们三人都心领了,既然凌大人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们三人如果还是顾左右而而言他那就太有些不近人情了。不是我们不愿意留在西疆军中,我们也知道西疆在秦王殿下的领导下在陆上取得了震古烁今的战绩,也许要不了多久秦王殿下君临天下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可是我们三人一辈子都在这海上折腾,要让我们上陆地去学打仗,那的确太为难我们了。凌大人方才谈及要求我们留在西疆军中重振海军,可是现在的情况凌大人也应该都看到了,整个帝国水军大概也就这葫芦岛和泉州军港里那十来艘破船了,船不过二十,兵不过两千,这振兴海军可不是光说两句空话就行的,看看我们周围的海军,倭人对海军的重视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现在虽然比起米兰海军来还有一定距离,但我想要不了多久,超越米兰海军独霸大东洋应该是情理之中。”

“而米兰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不断的提升他们的海军实力,米兰人有着强大的造船业基础,而且国内一直就有重视航海的传统,要寻找合格的海员易如反掌,也就是说他们要想扩大海军力量可以说是游刃有余,就连马哈德和安达科这两国现在的海军力量也是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也许是倭人海军力量的突飞猛进刺激了他们,这两国的海军力量一样不可小觑。反观我们帝国水军,第一第二舰队已经彻底覆灭,第三舰队也就剩下一些残军败将,这样的模样如何振兴?要知道建成一支强大的海军不但需要大批高技术的战船,而且需要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军官,更需要无数的海员水兵,而且海军和内陆水军情况还不相同,他们的要求比起内陆水军来说更高,凌大人,你能告诉我秦王殿下有这样的计划么?如果没有,你还是让我们回去养养老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