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1 / 2)

科举之首辅 诸佛龙象 2331 字 1个月前

这天,宁砚忙里偷闲,难得空出了一天,准备好好陪陪陆秋歌和小宁颂,但是一大早就有人登门了。

“娘,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见见这位宁家家主?”

白淑兰想了一下后,拒绝了。“你先去看看宁氏一族的态度再说。”

“也好。”

从房间出来后,宁砚便径直去了正堂。金陵宁家来了两个人,族长宁远志,以及其子宁磊。

看到宁砚出现,两人都站了起来。“宁大人。”

宁砚也回道:“宁族长,宁典史。二位请坐。”待两人坐下后,宁砚问道:“不知宁族长来找我所谓何事?”

“我想问问宁大人,十天后,腊月二十五,宁氏开宗祠祭祖,大人是否有意前来?”

※※※※※※※※※※※※※※※※※※※※

在元宵节的末尾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吃了元宵汤圆,全家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听说今晚十一点五十四的月亮很圆,熬夜的人可以去看看

第52章

“宁族长说笑了, 你宁氏一族的祭祖仪式为什么邀我前去?”

“宁大……”宁磊正准备起身说话,却被宁远志按住了, 接过话缓缓说到:

“当年的事情宁家确实愧对大伯, 我父亲还有另外两位叔伯兄弟多年来也都心怀愧疚,也派人找寻过大伯, 但人海茫茫,一直苦寻无果,二伯与四叔临去之时都未能放下。”

“你是大伯的孙儿, 对宁家有怨我理解, 但我们毕竟是出自同一宗族,同为嫡脉,身上都留着宁氏先祖的血, 你的根就在金陵宁家。”

“如今我作为宁氏族长, 也知道了的你的身份, 就应当接你认祖归宗。父辈祖辈们的恩怨不应该继续在我们这里延续下去。”

宁砚对宁氏宗族没有什么归属感, 回不回宁家本家其实一点都无所谓。但他的爷爷虽然恨但又念着这个家族。

虽然他没有见过宁伯生, 但却一直受着他的恩。而且他既然已经是宁砚了, 为人子孙,祖辈的心愿他有义务去达成。

两手放在嘴边哈了两口气, 暖和之后拢在袖子中,而后才不紧不慢的说到:

“我爷爷当年自逐家门之时已经在族谱上除名了,现在我在的宁家虽然也是宁家, 但已经是完全脱离金陵宁家了。”

宁远志看着宁砚, 娓娓道:“那为什么你们一家的字辈还跟着本家走?你父亲是, 你是,如今令郎依旧是。”

宁砚笑了笑,他本来没准备让他的儿子继续走宁家字辈的,但白淑兰却劝他还是走的好。现在可别让这边以为他巴着求着想回宁家了。

想了片刻后,宁砚说到:“宁族长,那我就直说了吧,要让我重新归入金陵宁家可以,但我有两个要求。”

宁磊一听,激动的说到:“宁大人,你就尽管说,我父亲肯定都会答应的。”宁远志不说话,表示默认。

“第一,我爷爷和我父亲的墓要迁进宁家祖地,牌位要入宁家祖祠,入祠当日,宁氏全族都要在场相迎。”

宁远志没有什么犹豫便回到:“这是自然,即使你不说,这一点我也会做的。”

“那就好。”宁砚点了点头。“第二,我想让族长父亲在我爷爷的牌位前认个错。”

当初宁家共有四兄弟,以伯、仲、叔、季命名,宁伯生居长,但却不为族长所喜。长房势弱,其余三房就大肆打压、排挤,直到宁伯生怒而离家。

如今数十年过去,仲、季二人也已经去世,只剩下宁远志的父亲宁叔泽还在人世。宁砚想替宁伯生出口气,也只有找宁叔泽了。

这两点达成,应该就做到宁伯生口中的“风光”了吧。

宁远志沉默以了一会儿后说到:“这一点我暂时不能给你回答,我须先得问过我父亲。”

宁砚温和道:“我不急,会一直在这里等着宁族长的回答。”

宁远志点了两下头,然后示意宁磊拿了一个盒子出来,打开后一块质地上佳的玉佩。

“那孩子也是我的侄孙,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宁砚没拒绝,收了下了,起身行了个晚辈礼。“我代颂儿谢谢您的好意。”

宁远志没想到宁砚会来这么一出,连忙伸手将他扶起,眼含复杂之色。“我会尽快给你答复的。”

“清墨静候。”

**

金陵宁家祖宅,一间房间中,须发皆白的老者在听完宁远志的话后,脸色涨红,手中的拐杖在地上重重的砸了两下,吼道:

“让我认错?!不可能!”

宁远志皱眉提声说到:“爹,当年本来就是你们做错了,兄弟阋墙,逼得大伯离家,如今认个错难道不应该吗?”

宁叔泽怒气冲冲喊到:“那宁砚不就是一个五品的审判史吗?!值得你这样去巴结,还让你老子去对着人家的牌位认错?!”

“我是为了宁家,宁家现在是什么情况爹您应该清楚。自祖父那辈起,已经一代不如一代,再这样下去,宁家就要从金陵望族中除名了!”

宁叔泽一拍桌子。“谁敢除我宁家的名!这金陵有谁比我宁家显赫,两名首辅,一名柱国大将军,谁能比得上宁家!”

宁远志对宁叔泽的顽固心里也有气,声音也跟着提了许多。

“那都不知道过去多少年了,如今除了咱们自己家,谁还在乎宁家祖辈是什么人?!要是那些有用,小磊至于现在还是府衙一个小小的典史吗?!”

“我是宁家族长,我不能让宁家继续在我手里继续衰落下去。是,宁砚现在只是正五品的审判史,中兴宁家还有困难。但他前途无量!”

“我已经调查清楚了他从凤鸣县到上元府的所有事情,二十岁出头便高中进士,殿前传胪后入翰林院。”

“在翰林院不过一年半的时间参与《大凉字汇》一书的编订,被翰林学士与章阁老联名举荐进内阁,任正六品内阁侍读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