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节(2 / 2)

丹阳县主 闻檀 2503 字 14天前

徐贵妃扶着丫头的手,定了定心神,才慢慢走远了。

留在寿康宫中的元瑾,却觉得徐贵妃方才似乎有些异样。

她这样八面玲珑的人,怎会在这时候突然离开?

但皇后正和老夫人相谈甚欢,两人似乎没有注意到徐贵妃的异样。

“……我还有个事告诉老夫人,西宁战事吃紧,靖王要提前赶赴西宁。”郑皇后道,“一开春就需得要动身。”

元瑾听到这个,才回过神来看向郑皇后。

朱槙竟然要去西宁了!

老夫人听了也是一惊。那岂不是说,殿下与元瑾成亲不足一月,殿下就要出征了?

“你们抓紧把婚事办了,能多相处些时日。否则新婚燕尔的,再见恐怕就是两年后的事了。”郑皇后看向元瑾的目光含着笑意。紧着一顿,“不过眼下这消息还未传出去,毕竟事关边疆秘事,怕朝堂中知道了,会动摇人心。所以……”

老夫人亦是精明的人,一听就明白了皇后的意思,忙道:“我与阿瑾,是半个字都不会往外说的,娘娘尽可放心。”

朱槙竟在一两个月内就要离开京城!

这可能代表了某种变数!

元瑾立刻想到了徐先生曾告诉她,靖王的军队滞留在支援西宁的路上十日余的事。这两个事是相关的,可能传递了某种信息。元瑾觉得,她需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徐贤忠。

但是徐贤忠恐怕还在锦衣卫的大牢里关着。

看来势必要赶紧把他弄出来,不能再拖延了。

郑皇后又嘱咐了几句话,临到走时,笑着对元瑾道:“日后你闲来无事,可以常进宫玩,也能陪陪太后。今日,本宫还有些东西要赏给你。”说着叫宫人把东西抱进来,拿了一个盒子说:“别的就罢了,唯独这个东西,却是个价值连城的宝贝,我平时亦不戴它。如今与你这样投缘,这东西便送与你了。你来看看好不好。”

郑皇后亲自将之打开,递给元瑾看。

元瑾一看,原是一只光华明熠的金簪,这只簪子格外不同,簪身就是镂空雕刻,簪头是盛开的海棠,海棠心以极少见的凤血玉点缀。寻常首饰极少点缀凤血玉,此玉传说有灵性,佩戴者可养颜,故价值连城。

元瑾心中一动。

这凤血玉的海棠簪,原是她的东西!

是她及笄那年,太后送给她的。

只是恐怕她死之后,她原来的那些东西,也被各方夺去充作了自己的。这簪子就落到了皇后这里!

没想到,它竟然回到了她手中。

元瑾将这簪子握紧,那光华一点点收于她手。

仿佛,将那过去曾经属于她的的荣耀,也握在了手中。

这原就应该是,她的东西!

她跪下,行礼谢过皇后的赏赐,在宫中吃了午膳,才得回到府中。

一回到府上,老夫人便惦记着皇后所说的靖王出征的事。派了个人去靖王府询问。

很快,朱槙身边的李凌就过来了,给老夫人行了礼笑道:“殿下本正要派我来跟您说这事。他的意思是,吉日吉时都是瞧好的,这个便不动的,其余繁琐的细节可省去一些,一切由府上斟酌着办。若有犹豫不决的,再问他便是。”

那就是说,还是不要匆忙提前婚事。老夫人也松了口气,叫拂云领李凌去吃饭,她亲自将几个管事召集了过去。虽然时辰不变,但亲事布置要加快了,元瑾陪嫁的东西也要整理,除了靖王给的那一百八十担,定国公府还要添上二十担,这都是需要一一上册的。

元瑾却摩挲着簪子,看了好一会儿。

凡昨日种种,她都不能忘,有些事她也必须要加快了。

她叫紫桐去找薛闻玉过来。

不过一刻钟的功夫,闻玉就过来了,元瑾问他:“徐先生可出来了?”

闻玉摇头:“……锦衣卫是靖王的势力,没有我们的人在里面。别的人脉出手,又怕会打草惊蛇。至于是拿钱打点,却是无人敢接,只说必须要上头首肯才能放人。所以暂时还没有办法。”

那就是被人卡住了。

这可不行,她要见徐先生,不能再拖下去了。

“明日你准备一辆马车,就说是你要出去。给我用一用。”元瑾沉吟后说,“不要让旁人知道。”

“姐姐要去做什么?”闻玉眉头一皱,总觉得她不是去做好事。

元瑾淡淡道:“去给你把徐先生救回来。”

闻玉正想说什么,元瑾就摇了摇头:“我有办法,你不要担心。”

闻玉拗不过她,只得帮元瑾准备好了马车。第二日一早,元瑾坐上了马车,吩咐了车夫:“去松子胡同。”

这条胡同名松子,是因整条街都是卖炒货的铺子。因为离锦衣卫的衙门很近,所以裴子清自己的宅院就设在这里。元瑾在胡同口停下来,先叫人去买了两包炒松子。才往胡同里面去,叫紫桐扣响了门。

门吱呀一声打开,走出来一个年过半百的门房。见元瑾这马车精致考究,势必不是一般人,就笑着拱了拱手:“阁下来是何意?烦请道明。”

元瑾只叫紫桐递上了个名帖,说:“你家主子看了便知。”

那门房半信半疑。

这位是谁呢,口气这么大,他们老爷在京城亦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寻常人是根本不得见的。他又怕耽误真正的大人物,还是不敢不接,叫护卫把名帖递了进去,不一会儿,就有人飞跑出来,气喘吁吁地说:“大人请姑娘进去。”

门房才把大门打开,放了元瑾进去。

元瑾被小厮请入了客堂,上了杯汉阳雾茶,请她边喝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