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1 / 2)

女皇攻略 若然晴空 5043 字 17天前

当然,霍去病自己也不在意这个,他享受的是万军之中取大将首级的快感,行走在刀锋之上的肆意,他为战而生,也愿意为战而死。

自从宁侯受封,军中的氛围就很奇怪,尽管只有短短的一年多,但大家已经习惯了宁侯的带兵方式,谁不喜欢万事考虑周全,把敌人控制在最坏状态,让战事打得顺风顺水的智将,如今一切回到原点,霍去病一向是没什么人气的,但就连和士卒同吃同睡,十分得军心的呼延列,他手底下的士卒也都不怎么得劲了。

呼延列本人没逃开失去个外置大脑的失落感,他原先以为自己是个领兵打仗的老将了,在绝大部分晋军都没有上过战场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带兵和老毛子打仗,占着装备马匹的便宜,十战八胜,很是威风,结果来到西边战场之后,他发觉自己不光不能带兵,反而更适合被人带着,本来他都已经习惯了!

宁侯韩信也有怨气,他年纪正轻,手里好不容易攒起了兵马,一朝封侯被束缚在封地上,带着一点点人,显然是要把他空置了,他如今战功虽然不少,但绝到不了惹得君王猜忌的地步,更别提功高震主,简而言之,他还没打够!

实际上韩信的封地真的不小了,地段也好,除了几万兵马之外,还有数十万的罗马人作为他的属民,如果他想,把这块封地搞回罗马原先的贵族领地也是可以的,不客气的说,山高皇帝远,他有兵有地还年轻,完全可以过上不受拘束的封王生活,哪怕是后来汉朝分封的那些刘姓王都没他这么快活。

韩信骂骂咧咧地接手了一大片封地,怀着几分恶狠狠的心在想,如同当初秦皇拜王翦,今时今日不珍惜他,日后遇到难处,想要再请他出山带兵,就不是现在的价钱了!

与此同时,姬越看着能源蓄满的金台,思索良久,点开了距离韩信较近的几个亮点,按照年代越远,魂力越强的设定,事实上在韩信之前的人才都比较黯淡,但也有两三个光芒明亮的,也许是韩信给的勇气,姬越终于做下了这个决定,准备冒一下风险,挑一个年代较远的亮点。

这次的金台并没有上次的惊喜,只能挑选两个,姬越在经过仔细对比之后,终于定下一个王姓武将,名叫王翦。

另外一个人才的名额,姬越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一个叫做萧何的人。

金台上随即有两道金光飞越而出,代表萧何的金光势如破竹一路向西,然而代表王翦的金光却如断了翅的蝴蝶,自金台上飞高,随即一坠向下,姬越吓了一跳,她如今是处身恭王府内,这道金光坠得很近,差不多就在附近,她连忙点开一看,见是个不算陌生的府邸,几名美人在池塘前惊声尖叫,此时一个颇为狼狈的身影从池塘里爬了出来。

姬越差点就以为王翦变成了曹操的美人,定睛一看,才发觉是个年轻人,看打扮不像是赵家的郎君,姬越又看了一会儿,才大致弄清楚情况。

如今夜色降临,本是不该有外男留宿的,但这名落水男子是赵府上一个管事的乡下亲戚,从乡下走路过来,天色有些晚,管事就安排了个地方让他住着,但这年轻人隔着一道墙听见里面美人嬉闹之声,就起了心思爬墙偷窥,被人呼喝了一声,吓得从墙上掉了下来,掉进了池塘里。

王翦好不容易缓过一口气,就被闻讯赶来的管事一脚踹过来,他下意识地挡住了,管事随即大声叫骂起来。

知道了前因后果,姬越也不再盯着看,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可能是天塌下来的事情,对她来说只是普通小事,她随即看向萧何那一边,萧何已经落地了。

落点在……韩信的封地上。

萧何醒过来的时候连连咳嗽,好在身边有人照顾,见他醒了,连忙把药喂给他,萧何显然是个心思颇多的人,一边不动声色喝药,一边视线左右飘,是在观察情况。

照顾萧何的是个年纪不大的妇人,等把药喂完,才低声说道:“琪哥,你好些了吗?”

萧何一下子就注意到了妇人的口型和他听见的声音不符,但他听懂了,脸上露出一点笑容来,微微点头。

妇人的眼泪却一下子落了下来,说道:“那些人趋炎附势,可那宁侯明明是巴着你,她如今发达了,人言就要把咱们逼死!”

第112章 黄河水灾

萧何醒转不到一刻钟, 已然观察到了许多情况,他年迈而亡,醒来时却见双手黑而厚实,像是个年轻的军汉, 这小妇人又唤他“琪哥”, 显然这人年纪并不大, 不管他如今是个什么身份,从年迈老人成为青年人,都是好大一笔赚头。

除此之外, 妇人的话也很值得推敲, 趋炎附势是一项,虽然没听过这话, 但他琢磨一下也能明白其中含义,是说旁人趋权势而排挤于他,原因是一个曾经巴着他的宁侯发达了,并且这个名叫宁侯或者被封为侯的人没有亲自动手,否则就不是“人言逼死”,萧何总结了一下, 认为问题不大。

初初醒来, 身体尚有些乏累, 萧何做惯了老年人, 也不愿意难为自己, 安抚了小妇人几句, 又从她的言语中判断这是自己的结发妻子,他们还有一儿一女, 见那妇人虽然容色憔悴, 倒也有些姿色, 萧何没什么不能接受的,他既然接手了这具身体,自然要还一份人情,代替这人好好活下去,往后有她的好日子过。

萧何喝了药,沉沉地睡了一觉,醒来时闻见外头的饭菜香气,握了握厚实的拳掌,披衣下床,双脚落在地上时,才有了一种真实之感,好似有什么东西落地生根了。

小妇人名叫赵二娘,上头有个姐姐,嫁的也是晋军士卒,只是运气不好,跟随王靖将军出战时和百十来个人一起失散了,后来也没找回来,大概率是死了,去年罗马平定,有不少士卒都把家人接了过来,赵二娘也带着孩子来了,不料来了之后却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军中都说她的丈夫张琪曾经欺骗军中主将阿兰的感情,虽然立了一些战功,王靖将军也没有扣着千夫长的位置不给,基本上没人愿意跟着张琪,连他原本手底下的人跑了个干净。

千夫长不是将官,只能说是普通士卒里的小头目,没人愿意跟随的小头目想要升迁很不容易,因为千夫长带领一千人,这一千人的战功是要算千夫长本人一半的,战功累积,才有成为将官的可能,手下无人,就无法向上晋升。

张琪原本在王靖将军的手下还好过一些,但后来阿兰步步高升,终于一步登天,封了侯位,不知是有意无意,张琪被分在了陛下派遣给宁侯守卫封地的五万大军里,这五万大军至少要在宁侯手底下待满十年,等到封地上的青壮可以集成军队的时候,才能返乡归家。

上有命,士卒无法不从,张琪来到宁地之后就受到许多排挤,终于一病不起,让萧何捡了便宜。

放在别人身上觉得能被逼死的事情,对于萧何来说,却还真是捡了便宜,他死时年纪已经很大了,眼睛也不好了,腿脚也半废了,如今白得了一副年轻的躯体,能跑能跳,身体健康,这对一个老人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美事。

萧何适应了几天身体,又从妇人口中探听了许多消息,但妇人显然没什么见识,对于很多事情语焉不详,比如她说陛下是女人,却又说不上来这女人是如何登位,手段如何,只能让萧何想到吕后,又比如她说晋国国祚很长,却只能数出寥寥几个皇帝来,很多东西都给不了他参考价值。

等到身体养好,萧何一反张琪躲避的姿态,换上最好的衣物施施然出门去了。

比起萧何甚至有些迫不及待主动求上进的模样,王翦就显得被动许多,他被管事亲戚打了一顿赶走,也想不起来自己有家没家,偌大一个块头在曲沃的街市上孤零零一个人走动,夜色深了就找了个桥洞睡下,隔天一早肚中饥饿,还跑去城南替人做工,他有一把力气,还能打能扛,虽然沉默寡言,但没过多久还是吃上了热乎饭,住进了工人棚。

姬越一时很难判断这个叫做王翦的武将是个什么样的想法,但异灵换了一个世界,总要有一个适应的时间,她在此时插手反而显得奇异,索性就减少了对王翦的关注。

今年年景不好,黄河泛滥成灾,沿河的一路郡县良田被淹没,刚耕下的农田成为河道,房屋被洪流冲走,百姓只能挤在城中的安置房内,灾情报上来时姬越还没反应过来,黄河涨洪是常有的事,造成灾情也是常有的事,先帝在位时黄河泛滥十几次,每次都受灾不小,但自从她登基之后,也许真是她得天幸,八年间不曾有过水灾,她也就把此事忘记了,如今一下子爆发开来,却是一场数十年难得一见的大洪涝。

黄河泛滥是历代以来的大难题,也有专门的御水监每年加固堤坝,防洪治洪,但天灾来得猝不及防,就是御水监也束手无策。

姬越没有慌乱,定下了赈灾项目,一年两年的灾害她还不看在眼里,尤其是前线新下了许多地盘,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灾害,实在不行,只能增加成本,西粮东运,她不怕费事,如果没有金台,报到她这里的灾情不过就是几份奏牍,她甚至没有灾民是个什么模样的好奇心,但亲眼从金台上窥见那些绝望哭嚎的灾民,她觉得自己不能平常视之。

从天的角度来看,灾民死了一批,过几年就会缓过来,反而为了灾民增加太多救灾成本,吃力的同时还讨不了好处,但以姬越的角度来看,这些人是她的子民,她不想给的,天也不能向她要走。

令出如雨下,不多时赈灾钱粮就从各地聚集发向黄河沿岸的郡县,姬越征发民夫十五万治灾,原本这事可以用御水监,但姬越嫌他们报灾不及时,又拖延灾情,如果不是她有金台,还真要被蒙蔽,下狠手裁撤了一大批官员,最后王安石请命治灾,姬越就把此事交给了他。

王安石有过治理黄河的经验,晋国的地形地貌虽有些差异,但黄河的情况是相差不多的,王安石在上辈子就曾经提出治黄新论,晚年见灾情时也曾在家中多次推演研究,只是到底没有机会。

黄河造成灾害的原因有许多,流域太大,河水中携带大量泥沙,出海口太远等等原因,单独治理一项根本达不到效果,王安石的主张是疏浚,引黄灌溉,引汴,疏浚就是加宽黄河河道,使得黄河水势平稳,剩下的两项都是将黄河水引到其他的地方,用作灌溉或是疏通河流,这是长期治理黄河的办法,如今灾害已经造成,最重要的是清淤。

黄河带来的泥沙无法作为土壤耕种,必须清理干净,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征发的民夫基本上都是黄河沿岸的青壮,以工代赈。

姬越人都瘦了一圈,忙得一连好些天都没上恭王府那边去,好在张异白天能看见她,倒也没有过分担忧。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是千百年传下来的道理,如今只是水灾,还可以用粮食安抚,这两年的新种给国库带来的利益很大,仅靠陈粮也能支撑下去,但要发生瘟疫,就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了,姬越为此征召了远在江南的孙思邈,在孙思邈的建议下,让民夫平日尽量饮用热水,每日清扫安置房,以白石灰驱逐虫鼠,希望能够将疫情消灭在萌芽之前。

姬越是第一次应对灾情,除了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很快就适应了下来,并且有条不紊地发号施令,她对灾情的重视程度让朝臣们心惊,往年黄河水灾报给先帝,除了基本上的赈灾,也没有别的了,甚至赈灾款项也是许多中下层官员发家的路径,但姬越盯得极死,赈灾的钱粮出来时是多少,到了地方是多少,但凡少了,就要杀一批人头,平日感叹官员少,到了杀头的时候,她丝毫不手软。

前前后后十几批官员的人头造成了这次赈灾的特殊性,从上到下没有任何人敢越雷池一步,伸手的官员必被砍手,就连那些囤积了大量粮食的商人大户也没法高价卖粮,都被官府以正常价格收购,不从的就跟着那些官员一起上路,好在商人识时务,极少有抱着粮食死不撒手的。

灾民其实基本上都经历过黄河水灾,天灾不比人祸,因为天灾而死人在老百姓看来再正常不过了,这次原本也是一样的,但自从灾情上报之后,一切都不同了。

朝廷以工代赈,征发民夫清理河道,无法做工的老弱妇孺也能每天领两顿稀粥,安置房不够用也不说十几个人一起挤着住,而是加盖房屋,识字的老爷每隔几天来一趟,询问失散的人名,将认识的人安排在一起住,每天喝的是热水,住的地方又干净,少有蛇虫鼠蚁,就连那些受伤生病的人也都被照顾得仔仔细细,比起从前灾后哀鸿遍野的景象,如今却是一片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