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带头大哥(2 / 2)

嗜血猎杀 东北老张 1747 字 27天前

小码头的繁荣,对黄小小她们来说,好处还是挺多的:可交易的东西越来越丰富,原来这里只有一些鱼了虾了的,最多是带一些蔬菜。现在就不同了,一些乡下卖粮食人,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挪到了这里。还有就是,人多信息多,每天都会从这些来做小买卖的人的口中,了解到其它地方的很多情况。最后就是,需要装船的人,不用到大码头上去找了,这里每天都有一些找零活、扛交行的人。工钱也下来一大半,因为没人收保护费了。

义勇军这样做,小商贩们当然是十分的高兴,可有人不愿意了。

那就是湾仔大码头上的带头大哥,他认为,斧头帮是在抢他们的生意。

离小码头最近的湾仔大码头,那里是香港赫赫有名的红帮的势利范围。

说起红帮,在香港那可是帮派中的老字号了。红帮,也有叫洪门,三合会的。提起这个帮派,那是大有来头的。据说洪门,原来叫做汉门,起源于中原,因为丧失了中原的土地,其中有一股分支,跑到海外,所以在“汉”(繁体“汉”)字里要除去‘中土’就成为洪字了。也有传说,因为明太祖年号洪武,所以拿洪字来起名的。

据洪门秘册所载,洪门真主为朱洪竺,军师为陈近南,大将为万云龙(郑成功化名)等人,最初起于福建,以少林寺为主动机关。起初少林寺以武技名于世,清朝康熙皇帝嫉妒他们,命少林寺僧侣远征西域,后来战胜回来了,乃借事端戕害功臣郑君达。又派兵焚毁少林寺,一班寺里的和尚逃出来的不少。其中有个陈近南遂组织天地会,想培植势力来谋复仇,曾派遣他的部下五大将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等设立支会,这就是所谓“前五祖”。

还有一种说法:明末崇祯皇帝年间,有山西太平县人殷洪盛,又名洪英,贤明练达,有义气,有侠肠。四方豪杰,都慕名来归。当时称为集贤馆。崇祯皇帝殉国后,满清的军队入关,明朝忠臣史可法在扬州督率军队抵抗清军南下,抵抗不住,史可法为国殉难,殷洪盛又投到明朝将官黄得功那里。后来黄得功又被清兵打败,黄自刎殉难。殷洪盛率师继续和清兵打仗,不能胜,被清兵击毙,他儿子洪旭,和洪盛的人就到杭州投潞王。那知潞王降了清,洪旭乃再投奔郑成功。洪盛门人蔡得忠、方大洪、胡德帝、李式开、马超兴等都成了郑成功的部将,继续和清兵激战。当他们在史可法领导下和清兵激战时,被清兵围攻甚急,史可法殉国。他们突围而出,共约今后见到面的时候,应报一‘洪’字为暗号,继续奋斗,有恢复明朝天下的意义。

洪门的源流,言人人殊,从来不一致,因为它化名特多,有红帮、三点会、三合会、三河会、天地会、致公堂等等;尚有分支别名,不胜枚举。但是一致的对外称曰“天地会”,对内则称“洪门”。由于清廷对天地会党徒的严刑究办,杀戮株连,所以洪门集会方式多用囗头传述来秘密结社,对来源出处,难免鲁鱼豕亥,错综杂沓了。

在香港,没有不知道红帮的。虽然说法不一,但可以确认的是,这个红帮的历史,不可不谓之久远,人多势重,能人辈出,仅在湾仔码头上,红帮的一个分支,也就是香堂,就有一百来人。这些人出来的时候,跟菜刀帮到有几分相象,也是一身的黑衣黑裤,只是他们的腰间,不分老幼,一律系着一条由红布做成的大红腰带。

对红帮来就,这些年了,还没有哪一个帮派敢跟它们对着干的呢,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斧头帮。虽然这个斧头帮并没有侵犯到湾仔码头的地盘,没有损伤到自己的利益,可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这二十来个人,也不打声招呼、拜个码头,眼睛里还有没有红帮了?更让他们感觉到不舒服的是,湾仔码头上的一些小商贩们,有不少人,偷偷的跑到他们那里做买卖去了。

江湖人最要面子了,红帮的带头大哥更是如此。对这位带头大哥来说,小商贩走不走,没有什么实际的影响。在这点上,到有点和斧头帮相近,就是湾仔码头上的红帮香堂,从来不打这些小商贩的主意。

但是,有一句老话说得好,打狗你得看主人吧。你就这样悄么声息的把人招过去了,也太不拿红帮当回事了吧。

湾仔大码头上的红帮香堂堂主,也就是带头大哥姓刘,外号刘老大。

刘老大最近几天,不断有手下的马仔汇报说,在小码头附近,出现了一支叫“斧头帮”的新帮会。开始的时候,他还真没太当回事。现在的香港,三五个人,就可以成立一个什么会,大多数都是吓唬人的,给自己壮壮胆,用不着跟他们叫真,也叫不起这个真。

虽然刘老大没当回事,可手下的马仔说,这个斧头帮跟别的帮会还真不一样,一是不欺负小商贩,二是不收保护费,三是对那些地痞无赖毫不留情。接着手下就把菜刀帮砍掉两个小瘪三手指的事,说给他听。

刘老大一听这事,心里可就犯了核计了:“这是一伙什么人呀?不但有手段,而且还这么正义,红帮做事相对来说,就够仗义的了,但也没说过不收保护费呀。他们这样做,是要干什么呀?难道他们还有更大的企图?不行,看来这事,我不能坐视不管,这要真的在自己眼皮底下成了气候,自己还什么也不知道呢,那我龙二爷这张老脸,可就真的没地方放了。”刘老大一想到这里,忙把手下的一个小头目叫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