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寡妇入伙(2 / 2)

明兴天下 龙城客 1782 字 1天前

金坛县衙。

杨知县的这个年不好过,也没能过好,大年三十一惊一乍的,好在县衙没什么损失。但是金坛老百姓不干了,堂堂县城,竟然被毛贼打了进来,一时间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再加上富户乡绅的撺掇,几个热血书生被推了出来,写血书到县衙控诉土匪的恶行,并扬言金坛县若是不管,就去镇江府上诉。

杨知县和典史周影以及县丞陈大中忙活了一身汗,好不容才把群情激奋的秀才们稳住了。

“这些个书生,真是让人伤脑筋!还让不让人过年了!”县丞陈大中抱怨。

杨知县苦着脸,道:“二公稍安勿躁,还真是不让人安生!只不过此事怕不得要给百姓们一个交代才好!”(县丞古时别称大堂、二公、少尹)

“周书记,你有主意吧?”杨知县问典史周影。(典史古时又称:书记、三尹)

典史周影皱了下眉头,缓缓说道:“明府、少尹,此次之事恐不能善了,县城里乡绅知交故旧颇多,恐上峰早晚知晓,届时只怕我们担当不起,与其如此,倒不如放手一搏,调集民壮进剿,既是给县城百姓一个交代,也好搪塞上官责怪,两位意下如何?”

杨知县和县丞陈大中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县丞陈大中说道:“若依你之见,出兵进剿,这何人领军,兵饷伙食又从何而出?”

典史周影笑了笑说道:“这倒不难,领军之人有张总甲,至于兵饷伙食县里出一部分,余下部分则摊派到城中大户、富户,据说此次书生闹事就和他们有说不清的关系。”

“张总甲?莫非就是哪个传闻能一拳打死牛的‘神拳张’?”县丞陈大中疑惑的问。

“是的,据说此人天生神力,善用一根熟铁棍,棍术十分了得,实乃良将也!”杨知县的记性很好。

“如此这般,倒也可行!”县丞陈大中点头同意。

杨知县也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速速集合民壮操练。周书记,摊派事宜劳你多多费心。顺便联络溧水、溧阳二县,一起行动。数日后出兵,争取一鼓平息匪患,还我金坛百姓一个安居太平。”

张总押绰号张大牙,今年三十几岁,整个人如同压扁的豆腐,用后世的话说叫做横向发展。五短三粗,面容魁伟,双手骨节奇大,据说练过铁砂掌,未果,后来改练崩拳,至大成。五官说得过去,就是门牙特别宽大,所以好多人背地里都叫他‘张大牙’,号称知兵,性急,最怕被人激将。

接到杨知县手令后,张大牙乐的合不拢嘴,“平时闲无鸟事,好不容易才弄到个打土匪过过瘾的机会。大刘和庄小妹带着二郎们,给劳资操练起来,过几日让你们去见见血!”大刘本名刘汉,庄小妹本名庄勇,都是张大牙手下的小甲,刘汉的个头大,人们常喊他‘大刘’;庄勇名字中虽然有‘勇’字,但是性格腼腆,所以又叫‘庄小妹’。

明洪武初年,建立民兵万户府,专门管理各县民兵,后来设立五军都督府以及都司卫所,才罢免民兵。正统年间,各县招募民壮,半耕半兵,遇警调用;成化年间,籍民为兵,视县衙大小为多寡,每兵二十五人,设立总押一人、小甲二人。金坛县算不得大县,再加上为减轻县衙负担,因此一直以民壮充任,数量约五十人上下。作者本以为金坛县城不管怎么说最不济也得有个百户所之类的,但是县志上没有查到。不过民壮人数的确不多,据清朝资料记载:顺治十六年,把总一名,率兵六十名入城布防;康熙十三年,城外设六汛,每汛有兵五名;雍正七年,又添设十汛,增兵五十名,另设外委千总一员,改前把总为千总,管辖马兵四名,步兵一百二十名,负责县城六门两关及各汛防御。(汛通讯,清兵制,千总和把总统帅的绿营兵称讯。124名士兵分摊到六门两关十六讯,其实跟不设防差不多。)

在张大牙看来,黄金山上贼人的充其量就是几个小毛贼而已,自己手下大军一旦出动,肯定是罐子里捉王八—十拿九稳。

李应莲听别人说起东西杨庄二杨去黄金山做了山贼的事情,就再也静不下心来。整颗心早已飞到了黄金山,不管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寒冬腊月的,山上能有家里舒服吗!思前想后,李应莲做出了一个决定:去黄金山入伙!哪怕是给他们两个洗洗衣服,烧烧饭,每天都能看到一眼,也比自己在家整日胡思乱想强上百倍,再说自己孤身一人,这次就当是为了自己,任性一回!

定下心以后,李应莲再不迟疑,收拾了几件随身衣物,挎起小包,毅然走出了家门,离开了这个不值得回忆的地方,没有丝毫的留念。

冬日里的麻雀在林间飞来飞去,寻找食儿。李应莲脚步轻快,走在山道上,黄金山离上阮村不算太远,再加上打小走习惯的山道,让李应莲无所畏惧。

呼吸着山间凛冽的空气,望着自己呵出的白气,不断变幻形状,李应莲笑的很调皮,仿佛又回到了十七八岁的光景,厚重棉衣囊裹的身子也格外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