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节(2 / 2)

六零重组家庭 骊偃 2223 字 3天前

“这里离临江县城一百多公里,离雷诺河县城两百公里。赵局长,”杨场长吸了口烟,道,“你以后要什么不如给我打个电话,我找人给你送来。我们农场自己开了个供销社。”

赵恪道了声谢,拿纸笔记下了杨场长的电话。

几人说话的工夫,汪师傅找出一大一小两口锅,坐在土灶上有点小。

苏梅取出铁锨头去院里寻了根木棍拿刀削了削装上,随便在院里找了个地方刨去上面的雪,提起暖瓶里的热水浇上去挖了点冻土活成泥,铲给汪师傅。

汪师傅抓了把,沿着锅沿抹了一圈,封了口。

拿雪搓了搓手,汪师傅打开水缸朝里看了眼,有水,看着挺清澈的,舀一勺尝尝,喝着像是江水,看来每天取水也是一个大问题。

他们住在半山腰,要拉水就得下去走到江边,砸开冰层。

苏梅抱了柴过来,点燃了两口灶。

保姆取出一块比较肥的腊肉洗了洗递给汪师傅。

钱乐水一看几人的架势不像要烧炕,倒是要做饭,忙道:“大叔、嫂子,你们别忙活,后面老局长家的嫂子一早就将窝头蒸上,各式鱼炖上了。”

即是如此,那就只好等会儿过去了。

苏梅想了想:“烧两锅水,几个暖瓶灌满,剩下洗漱用。”

汪师傅点点头,收了肉,往锅里添满水。

随着锅里的水烧开,两屋的炕也热了。

赵恪带着几人脱了鞋子,盘腿坐在了东间。

保姆找出炒的南瓜籽、葵花籽,各装了一小碟给他们。

“赵同志。”老局长捞鱼回来,来不及回家就先拎着五条大鱼过来了。

这么会儿的工夫,赵恪从钱乐水三人口里也探听出了老局长的生平,土生土长的伊嘎人,早年参加过革·命,打过鬼子,解放后退伍回来,在伊嘎任公安局局长,一干就是十五年。

如今年纪大了,工作多少有些力不从心,遂今年年初,便向上面递交了退休申请。

赵恪快速下炕,迎了出去:“何局长。”

“赵恪?”

赵恪点点头,接过他手里的鱼,“屋里坐。”

“比我想象的还要年轻,不错、不错,”老局长拍了拍赵恪的肩,乐道,“接到你要来的消息,我就盼着了,可算是把你盼来了。这下好了,晚上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见赵恪目露不解,老局长促狭地朝他眨眨眼,“怎么,钱乐水他们没跟你说说这边的情况。”

钱乐水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还没来得及说。”

老局长似笑非似地点了点他,转头跟赵恪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每年冬天,山上的熊瞎子、东北虎,总有那么一两个耐不住寂寞跑下山来。你们注意点,别让它们伤着人。”

苏梅一愣:“有熊瞎子、东北虎?”

她儿时在动物园还能看到一两只,后来末世来临,这些东西就灭绝了。

“有,”老局长笑道,“数量还不少,怎么?想吃熊肉啊?”

“不、不,那个可不能吃。”都是保护动物。

“不吃就对喽,”老局长道,“那玩意儿可不是好抓的,一个不好半条命就搭上了。只要它们不伤人,咱们就别招惹它们,能和平共处,就尽量别沾血腥。”

苏梅赞同地点点头,有熊有虎就说明这儿的生态环境特别好。

赵恪把鱼放进汪师傅拿出来的大盆里,引了老局长进屋。

汪师傅给盆里添了些水,随之点了点鱼肚子:“雌性的大马哈鱼。”

“雌性的好吃吗?”小瑜儿蹲在盆前,跟着戳了戳一到水里就活蹦乱跳的鱼。

“有鱼籽,”苏梅蹲在他身边看向盆里一个个足有小半米长的大马哈鱼,“一个个红红的,跟石榴籽一样,挺好吃的。”

“大马哈鱼的籽腥,”汪师傅蹲在另一边,跟着道,“不如鲟鳇鱼的鱼籽味鲜。”

想到后世的鱼子酱,苏梅脱口道:“鲟鳇鱼的鱼籽好贵哦。”

“不贵,”老局长带着几人出来道,“等到来年五月开河,拿网成撒了,一网下去,总能捉到几条,让你吃个够。”

“走吧,家里的饭菜都做好了。”老局长说着,牵起了小瑜儿的手。

保姆放好灌满开水的暖瓶,又往锅里添了些水,拿石头挡了下留有余火的灶口:“小梅,要带什么吗?”

“带五斤大米,一块腊肉,一个柚子,一串芭蕉,你看怎么样?”

“行。”

拿了东西,苏梅和保姆跟在众人身后出了门。

何家宅子跟苏梅家一样,不同的是人家家里摆满了东西,充满了生活气息。

将东西递给老局长的爱人宋大娘,苏梅和保姆被引到了另一个屋的炕上。

“来,尝尝我们这边的特色,”宋大娘坐在苏梅对面,招呼道,“这碟红红的是大马哈鱼鱼籽,怕你们吃不惯,我放了点葱和香菜,没那么腥,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