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笔谈这种东西一直都是华夏文明圈的一个特殊的产物,在西方是不存在笔谈的,因为西方的语言和文字都是发音的,基本上看到文字就知道怎么发音。
所以如果知道对方的文字,那么也就知道了对方的语言是怎么发音的……
既然是这样那么也就不存在笔谈了,直接交谈就好了。
但是在华夏文明圈不是这样,以为华夏文明圈的文字基本上都是表意的,也就可以说是汉字是表意的。
以为在之前汉字就是华夏文明圈的通用语言。
汉字是表意的,也就是说其实汉字的发音和写法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也就是说就算是认识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但是如果不知道这个字的发音的话,两个人还是无法用语言进行交流,只能用汉字来交流。
近代以来华夏周边的国家因为华夏国家的衰弱,所以就逐渐的退出了汉字文化圈,但是虽然不适用了汉字,但是使用其他的文字也给这些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惑。
而且这些国家新用的文字基本上都是表音的文字。
和西方的英语一样,只要会发音,那么就会写。
就像是韩国的韩文,其实就是一种表音的文字,还有现在越南用的越南文,也是法国殖民的时候留下的一套文字系统,其实也是表音的文字。
这些文字一时缺乏内涵,而是和之前的华夏文字一点都不一样,所以这就直接导致了后面这些国家会出现一些历史上的认识的偏差。
但是其实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之前华夏人就算是不会说这些国家的语言,但是到了这些国家之后也可以用笔谈的方式来进行交流。
就像是华夏人到了一些华夏偏远地方的省份一样,其实这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现在秦昊面临的就是这个主要的问题,但是好在还有老人可以笔谈。
其实现在扶桑大部分人都是可以和华夏人笔谈的,因为虽然扶桑也是本土的文字和汉字同时使用的,但是扶桑并没有像是韩国和越南一样直接将汉字给废除,而是结合自己的文字一起使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扶桑的文字中有那么多的汉子的原因。
其实在很早之前扶桑也是有自己的文字的,但是那些文字很不成熟,然后这个时候的华夏空前的强盛,于是扶桑就派人来到这里学习,然后就顺便把那一套文字系统也给带回去了。
这才有了当今的扶桑文字,和所谓的和制汉字。
而且现在的汉字教育是每个扶桑的学生必学的,这些学生也会像是华夏的学生一样学习李白的诗歌,学习屈原的离骚,等等华夏古代一些比较著名的文学作品。
而且还会学习很多的汉字。
所以在扶桑接手过教育的人,基本上都会认识一些汉字,也会写一些汉字,所以现在就算是不会说对方的语言,但是一样可以和对方笔谈的国家也就只有华夏和扶桑了。
越南之前是这样但是现在很显然不是这样了。
秦昊将本子拿了过来,也在上面写下了几个字。
“我和一个女人在一起,那个女人呢?”
然后一脸紧张的将纸和笔交给了那个老者。
那个老者写出来的字还是繁体字,看来这个老者学习汉字应该是有些年头了,估计是之前华夏输出革命的时候培养的越共。
以为可以从这老者身上的中山装就可以看出,而且还有这老者身上的精气神,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一个有力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