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 / 2)

“忠心呢?”

“秦嬷嬷大致了解了一下各人的出处,今日伺候您梳洗的两个宫女丹彤、青碧是上三旗包衣出身,进宫三年了,之前一直在慈宁宫伺候。”

“慈宁宫……”讷敏若有所思道,“那日后对她二人,只稍加注意便可。”

“是,奴婢等人也会与她二人好生相处,不会让您难做。”

讷敏摇头,“倒也不必太刻意,到了我身边自然该按照我的规矩行事,想必她们也有数。”

容歆笑着答应,接着道:“除了传膳的碧蓝和太监小和子,剩下的人都是内务府正常程序派过来的。”

赫舍里家当然不至于公然在皇宫中安插自己的人,但有些事情几乎是心照不宣的,就像碧蓝和小和子,就是与赫舍里家有关系的。

讷敏从家中母亲那里知道这二人,“嗯”了一声,闭上眼睛轻声道:“我和皇上因势成婚,家中早已将现下朝堂的局势说与我,咱们做该做的,再其他的,暂且低调些便是了。”

容歆看着讷敏还带着婴儿肥的脸颊,她曾经在讷敏这个年纪,是万万比不得讷敏的,忍不住摸了摸讷敏的头发,道:“你放宽心,不必思绪过重,我……就算能力有限,也还能陪着你呢。”

讷敏未睁眼,在她手心轻轻蹭了蹭,唇角微微勾起,低喃:“讷敏不怕。”

“睡吧。”

“午时前叫醒我。”

“好。”

讷敏睡了一个多时辰,醒了之后,齐嬷嬷过来将她整理出来的名册呈过来,她看了一会儿,康熙便来到坤宁宫用晚膳。

晚上康熙依然留宿在坤宁宫,容歆再不想值夜,初时也不放心不熟悉的人留在这儿,便和宫女丹彤留在外间。

好在年轻的帝后二人今日只是乖乖睡觉,并没有做其他事情,容歆不至于听到不该听的东西。

九月初十,康熙颁诏天下之后,大婚礼成,赫舍里·讷敏成为了真真正正的皇后。

第5章

康熙初期,皇上年幼,无法亲政,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辅政大臣共同掌握权力。

其中鳌拜战功赫赫,目中无人,行事最是嚣张跋扈,颇为康熙所忌惮;遏必隆又依附于鳌拜,以至于少年康熙日日不得安寝。

首辅赫舍里·索尼历经三朝,老奸巨猾,经常托病不愿与鳌拜正面冲突。

在朝中无能能撼动遏制鳌拜的前提下,康熙越发的处于劣势地位,连婚事都无法自主。

当时候选人中,除了赫舍里·讷敏,还有鳌拜的女儿和遏必隆的女儿。

太皇太后必然不会允许鳌拜的女儿为后,哪怕是进宫也不可;而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因其父立场之由,可为妃不可为后。

赫舍里·讷敏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顶着鳌拜“满洲下人之女”的侮辱威胁,嫁给康熙,压力不可谓不大。

她要努力在复杂的宫中如鱼得水,要跟骄傲的少年天子培养感情,还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贤良的皇后。

只不过短短两月,便肉眼可见的瘦了一圈儿,显得越发娇小。

容歆眼瞅着自己费心养了这么多年的圆润姑娘细瘦下去,又心疼又着急,和齐嬷嬷每日都琢磨补身子的吃食给她。

“姐姐,鸡汤熬好了。”雪青和碧蓝一人捧着个托盘,踏进寝殿。

“端过来吧。”容歆指着二人将鸡汤放到桌子上,便对书案后的讷敏道,“皇后娘娘,宫务晚些时候再处理也无妨,您先喝点儿鸡汤吧?”

“先放着。”讷敏并未抬头,依然捏着毛笔认真的写着。

容歆无奈,冲着雪青等人挥了挥手,待她们全都出去,便走到书案边,劝道:“宫务是处理不完的,您别将自己逼得太狠,身体吃不消。”

讷敏坚持写完最后一笔才将毛笔放下,边起身边道:“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对我寄予厚望,我怎能不努力些。”

容歆站在书案边将墨迹干了的折子妥善收好,称道:“您已经做得足够好,这段时间,奴婢可是数次听太皇太后对您称赞有加,皇上也是。”

讷敏慢悠悠喝着汤,“便是我做得不够好,太皇太后和皇上也不会苛责于我。”

她语气中有些其他意味,容歆稍一过脑子,便明白,如今康熙想要亲政并且和鳌拜抗衡,必然是要拉拢首辅大人的。

当初太皇太后能屈尊亲自向首辅提出婚事,现下必定也会对讷敏极好,以此来表示天家重视赫舍里一族。

不过即便全都心知肚明是政治联姻,婚内夫妻感情也是可以慢慢加深的。

最近这段时间,康熙对待讷敏的态度已经较成婚初期亲近不少,可见对讷敏还是极满意的。

讷敏聪慧坚强,性子又温婉,会得到康熙的爱重也不让人意外。

容歆微微一笑,用汤勺从汤煲中舀出两块鸡肉轻轻倒入讷敏的碗中。

讷敏一顿,拿起筷子戳了戳鸡肉,还是夹起来,嘴上则是抱怨道:“你是半分见不得我瘦。”

“齐嬷嬷亲自挑了年数不太多的参,看着膳房的人炖的,就怕您不受补。”容歆又舀起两块,笑着问,“看在奴婢们这么用心的份儿上,您不得再多吃些?”

“怎么还又多了呢?”讷敏双手捧着碗向前一推,等容歆将鸡肉盛进去,又拉回来。

容歆笑着轻轻拍了拍讷敏的头,道:“乖。”

“哼~”讷敏咬着鸡肉,鼻间轻哼一声。她将口中这一块肉吃下,问道:“味道还不错,有给皇上留一份吗?”

讷敏并不会刻意显示自己贤惠往乾清宫送吃食,只晚膳的时候呈给康熙用,当然,她也会隐晦表明是特意准备的。

容歆知道她的行事,应道:“您放心,在灶上煨着呢,小火炖的久了,保准更入味。”

讷敏用过汤,又坐回到书案后,埋头处理公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