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的火器乃是先前从沙俄进购的最先进的火器,清军却仍然是前朝遗留下来的技术,并未精进,只在大炮和弹药的数量上占优势。
两方僵持,久攻不下不说,大清的将士们伤亡也越发的多,福全一咬牙,下令以大炮为首进行猛攻,无论付出何种代价,势要将此山攻下。
然而噶尔丹确实是一位极具军事天赋的主帅,大清的大炮还未攻上,便见准噶尔军迅速地作出反应,骑兵从两侧冲下,大炮笨重,顿时冲得左路军溃败如散沙。
而噶尔丹的骑兵,除弓骑和刀骑之外,还有持火绳枪的骑兵,似是早有指令,俯冲进来之后,精准地击向大清的将领和前锋。
国舅佟国纲,未能躲过攻击,一枪毙命。
一片混乱之中,也有几个准噶尔铁骑冲向大阿哥,纳兰性德离大阿哥极近,见有一准噶尔长枪骑兵的枪口对准了大阿哥,一跃而起,正正地挡在大阿哥身前。
只一瞬间,他便跌落在地,再无声息。
大阿哥目睁欲裂,长刀一挥,抹了那准噶尔骑兵的脖子,血溅在纳兰性德等大清将士的尸身之上。
大清数位将领战死,军心溃散,众士兵们忍不住仓皇撤退,连许多将领也为保命,召集精兵护于身侧,死伤士兵越发多起来。
大阿哥奋勇杀敌之时,抬头便见远处有一勇猛无比的准噶尔军前锋,每刀下去皆有一大清士兵毙命。
对方似有所感,抬起头,那一张脸大阿哥并不陌生,正是曾经兴安围场之时的准噶尔使者——布日古德。
两人遥遥对视,大阿哥清楚明白地看见他眼中的挑衅,顿时一股怒火涌至头顶,抽出马鞭便甩向几个瑟缩在精兵中的统领,大喊:“今日谁敢退,置士兵们的性命于不顾,动摇军心,爷日后定要教你们不得好死!”
“不准退!”
“为死去的将士们报仇!”
“给我冲!”
而大阿哥抽完人便身先士卒,冲进几个准噶尔骑兵中,悍不畏死。
周围士兵们备受鼓舞,顿时也不再听令保护那几个将领,纷纷提刀箭冲上前,与大阿哥一同拼杀。
恭亲王福全发现左路军的士气隐隐有起复之势,连忙下令骑兵正面冲锋,且要保护好大阿哥。
可战场上变幻莫测,哪里是主帅能够完全操控地,不多时,大阿哥便冲至布日古德跟前,与他正面交手起来。
两人刀刀相撞,铿锵声掩在喊杀的士兵们之下,只从彼此的目光中可知,两人皆有必杀之心。
只是大阿哥虽自小习骑射,又多次随康熙兴安围猎,到底比不过布日古德身经百战,数个回合之后便渐渐显颓势。
不战便死,大阿哥丝毫不退,已经豁了口的刀依旧奋力挥向敌人。
布日古德坐在马背上一个后仰躲过他的刀,右脚狠力踢向他的手肘,而另一只手骤然击向大阿哥的颈间。
大阿哥瞳孔一缩,已是来不及反应,却眼睁睁瞧着那刀尖距离颈间只一寸时,忽然刀刃一转,狠狠地划向胸口。
下一瞬,布日古德一脚踹向大阿哥的腹部,将其踢落下马。
大清的骑兵赶到,迅速救下大阿哥,而大阿哥撑不住昏迷之前,深深地将他那一刻轻视的眼神印在脑海里,倍感耻辱。
深夜,毓庆宫中,容歆猛地从床上坐起,冷汗浸湿了衣襟。
第134章
大清和准噶尔在乌兰布通的这一场对峙成为了消耗战, 而后以清军在炮弹数量和人数上的优势,将准噶尔军团团围困在小红山上。
生拖下去,必定是准噶尔军弹尽粮绝, 是以僵持多时之后, 准噶尔的首领噶尔丹派人向抚远大将军福全求和, 而福全假意答应, 一次拖延时间等援军的到来。
不想, 噶尔丹老奸巨猾,趁着清军降低警惕心, 连夜逃出乌兰布通。
其中有一队准噶尔骑兵断后, 以布日古德为首, 边烧草原边阻击追赶的清军,十分勇猛,最终助噶尔丹逃出生天。
而布日古德先在战场上以一敌十, 又将大阿哥击下马, 又在逃脱之时以数骑伤了大清数十精兵悍将,名声大振于清军之中。
裕亲王福全认为“穷寇莫追”, 最终只追了百多里便命人撤回, 开始收整战场。
大阿哥胤褆失血过多,醒来时已是两日之后,战事基本已尘埃落定,而此时,军报快马加鞭送至京城。
康熙大怒。
即便战事的最终胜者是大清, 可大阿哥受重伤, 清军死伤士兵无数不说, 还折了十来个大小将领, 其中便包括国舅佟国纲及明珠之子, 纳兰性德。
朝野上下皆震惊惋惜不已。
康熙毫无战胜的喜悦,一股火气上涌,病情又重了几分,太子胤礽只得继续代为处理朝务,以及整理安排战后各项事宜。
他几年前代康熙批阅奏折之时,便有心精简规范朝中以及地方大员的奏折内容和频率,这两年屡次监国陆陆续续以太子之名下达了一些谕令,康熙闻听之后皆予以支持。
而此番,战事虽胜尤败,太子有心借此教大清的将士们警惕,使战力得以提升,便提出待众参战将领回京后,改战后一味表功之惯例,递自省的折子总结此战不足之处。
然提议一出,并不似先前细小之事的顺利,不只朝中大臣反对,连康熙也不置可否。
康熙不明确表示支持,便与反对无异,以至于太子颇觉受挫,不免有些郁郁不得解。
甚至连太子一系的有些官员,私底下也对太子表示不甚赞同,太子无人可诉,唯有与容歆倾吐一二。
容歆听完,并未说他所想好与不好,而是问道:“殿下可想过皇上和朝中大臣为何不甚赞同?”
太子敛眉,良久,道:“有所猜测,然我依旧认为,以此为鉴,精进不休更为重要。”
容歆也并不完全了解战场上的情况,并不知此番大清损失惨重究竟为何,但反对者众多,恐怕确实有些考量是太子此提议未能顾及到的。
这是她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容歆不好随意评价,便只建议道:“您若是坚持,有理有据方可服人,左右众将士们还未班师回朝,正可趁此间好生考虑一番,再作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