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2 / 2)

明末称雄 木子蓝色 2334 字 19天前

“不存了,回家。”

最后,大家都没存钱,又背着钱回家了。甚至都没人去逛街买东西。

闷闷不乐的回到家里,王富把事情对媳妇一说,妻子听到利息降这么低。也觉得很失望。若是原来的百分之十,存两年,一百块就变一百二十块了。可现在,一百块钱存两年,才八块利息。

“要不,咱们把钱存到其它的银行去。”

“没用,那信用社的经理说了,这利息是朝廷规定的,信用社最高能多比帝国银行规定的多一成。也才两年八块八。”

“咋这信用社的利息多少,还要由着帝国银行来管呢?”

“那帝国银行就是专门管理各个银行、银号、钱庄等的衙门。你说他们能不能管的着。反正现在帝国银行定了标准,存款利息通通下调一个点。两年定期的,不管哪个银行钱庄,最高不能超过百分之五点五,最低不能低于百分之五。都是定死了的。”

张氏有些不甘心,她觉得自己损失了好大的一笔钱。

“要不,咱们借给王家。”

“你不要命了,王家你也能相信。”王富立即喝道。这王家其实也算是王富的同族,不过是个大户,家里是个地主,还有不少商铺。其中他们比较有名的铺子就有当铺,当铺是抵押借贷,利息要比正常的银行钱庄利息高的多。早年王家还放高里贷,没少盘剥。

现在朝廷禁止放高里岱,还对各银行的存岱利息都做了规定,就是典当业,也都是有明确规定的。

但王家却在暗里地搞起了民间借贷,按朝廷的律法,只要不超过银行利息的三倍,就不算高利贷

而朝廷现在贷款利率几次下调后,最低的利率是半年以内的百分之六。按不超过三倍算,只要不超过百分之十八年利率,依然算是合法的。

因此王家现在就是搞这种民间借贷,他以银行一倍半的存款利息,从民间吸引百姓的银钱存进他的地下钱庄,然后放给那些想贷款者,但又达不到银行放贷标准的人,按的却是三倍利息放贷。他一转手,从中就赚了一倍。

甚至还搞九出十三归这样的把戏,变相的又增加了利息。贷款者从他手里贷十块,实际他只给九块,但一个月后却得还按十三块的还。这种手法,其实就是以前王家开当铺时的盘剥手段,利息相当于百分之十三,但却是月利复息,相当的狠。这种短期借贷,就是变相的高利贷。

“九出十三归,都是被人称雷公轰的,咱们家不能去做这种黑心生意。”

王富想了想,“我看,咱们还是干脆把这钱拿来赎买田好了,一百块,能赎五亩地呢。”对这事,王富是念念不忘。

张氏却不肯,张氏看来,现在新朝初立,官家政策也不可能一天一个样,因此现在自家佃的官家四十亩地,并不会有什么可担忧的。既然早赎晚赎都还是一样能佃种,那何必现在就把这钱花进去呢。

“我说,咱们还是请人盖三间新房,然后给小东说门亲,现在就开始准备好家具娉礼。早点把媳妇说回来,咱们也早点抱孙子。”

最终张氏的话还是说动了王富。

现在有四十亩地在手,儿女又都在赚钱,王富除了地里产出,每年也能出去打几个月工,如今的收入确实比较稳了,现在家里还是住的几间破屋,儿子大了,要娶媳妇了,总不能还让他在破屋里成亲吧。

一咬牙,王富也就同意了。

“好,咱们起屋,就趁着这冬闲时,请来匠人帮工,屋子盖起来。咱们盖大瓦房!”

盖房子,在乡下农村来说,那是头等大事。许多人一辈子,都不一定盖的起一间房子。有本事的人,便都喜欢盖房子。

王富打算盖三间大瓦房,砖瓦房,弄气派一些,弄好了,也好给儿子说媳妇。

说盖就盖,王富当天就去隔壁村寻了附近十里八乡比较有名的一个泥瓦匠人,请他来帮自己主持建这三间瓦房。

老匠人过来后,与王富仔细的商谈了半天,最后确定了房屋的样式、大小、位置等,然后确实用料。

一切都谈定好了,接着就请老匠人估算好用料,然后就由王富去良乡的砖瓦厂订购砖瓦,购买木料,还得买白灰河沙等等,又得去请一些其它的匠人,还得请好亲戚乡邻等来帮工。

每样东西,都得花钱。

好在如今的乡下,三间砖瓦房虽然已经是比较气派的,但也还只要几十块钱就可以弄好了。

造房子了不能没有家具,这新房子自然得配上新家具,总不能还用以前的这些破烂,又得请木匠,买木料。

原本老工匠的预算,是盖三间砖瓦房,顶多三十块银元。

木匠的预算是屋里的楼板啊、木裙板、门窗包括床椅桌凳等家具,全一起二十块银元。

花五十块钱,弄一个带院子的三间大砖瓦房,那在以前,可是只有地主才有的派头。

带着几位工匠师傅们预算好的单子,王富便带着帮工的亲戚一起,再次去了良乡,准备采购各种材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