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大汉富豪榜(2 / 2)

明末称雄 木子蓝色 2916 字 19天前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突破,华夏历代王朝。还从未有一个朝代突破三亿人口的大关。虽然在各朝各代,都只登记纳税成丁。总会有大量的妇孺、僧道、太监宫人贱民甚至军丁等都并不列入人口登记之中,但就算把所有人口加起来,估计各朝都不曾有过突破三亿人口的。

神圣大汉以前,历朝各代人口最多的时候应当还是明朝,到万历末期人口应当达到两亿多,但三亿,依然是个从未突破过的大关。

现在,大汉拥有了三亿人口。

其疆域面积,更是远迈汉唐,超越宋明。

北抵大冰洋,东抵太平洋,南抵喜玛拉雅,东抵天山天脉。

龙汉二年,大汉终于灭掉了满清,也灭了日本,还合并了朝鲜。同时,青藏也向大汉表示臣服归顺,仅凭这样的赫赫武功,刘钧就足以自豪的说一声论英雄还数今朝了。

“回陛下,今年朝廷的国库盈余达到八亿银元,而且各省财政也或多或少有些盈余。宽裕者如顺天府,其今年财政盈余就达到了八百余万银元,另外南京、天津、上海、扬州、汉口、广州、杭州几大城,也有超过百万银元的财政盈余。今年,朝廷上下都能过个肥年。”

“南京的丝缎,上海的棉布,汉口的铁、天津的船、广州的糖、扬州的盐、杭州的茶.....”刘钧笑着道,“这些地方近两年抓住机遇,发展特色经济,做的很好啊。南京在崇祯时期,织户还很少,可如今南京却有织机五万多张,织机数量占到全国近半,远超苏杭。上海的棉布纺织也发展非常快,如今上海棉布产量已经是全国第一。”

这两年,朝廷给各地官场补给了许多新鲜血液,尤其是在新的考核制度下,官吏们的办事效率都高了许多,在以大力发展经济的朝廷号召下,各地都在主抓经济。

陆维章所说的这些城市,都是如今朝廷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些城市,且都是大城市,这些城市也是朝廷换血最厉害的地方,大量的有为官员,年轻有干劲的吏员加入,是对朝廷要求贯彻最好的地方。

充分发挥城市经营的理念,利用各大城市的巨大人口,以及交通等优势,发展主打产业,力争朝廷的支持,如今已经各自都发展出了拳头产业。

靠着这些支柱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形成独特的区域优势,今年这些城市都获得了好收获,完成国税上缴的同时。还各自有了四五百万到一千万的财政盈余。

在许多地方官员还在眼巴巴的指望着朝廷的拔款,指望着朝廷给他们的官吏老师们发工资的时候,南京天津等这些城市。已经把他们远远的甩到了身后,都有了自己丰厚的金库。

可以预见。以后这些一线大城市,只会跟那些只会等望靠的地方,差距越来越大。

现在天津南京这些经济发展的很快的大城,已经连带着城市地产都大幅度升值了,天津等城已经开始学顺天府的样,开始卖地皮搞开发大把的赚钱了。

“这就是国家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巨大优势啊,苏松一带放心的搞桑麻养蚕纺丝织布,台湾则大力发展甘蔗种植和制糖。而闽浙一带则大力发展茶叶种植的同时,也在大力种植烟叶。广西也在大力种植甘蔗,云南种茶种香料种咖啡种巧克力豆可可树。江西主打瓷器生产,湖广粮食种植,山东山西的黄金、煤矿开发。

大汉帝国的不同区域,抛开传统的粮食种植,而是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传统的苏松粮仓,现在成了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区,同时东南海港,也是重要的贸易港。以及造船业十分的发达。

湖广和中原地区则成了重要的粮食产区。山西陕西则大力发展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发。

草原成了帝国最大的牲畜和奶肉制品的提供地。

各地不同的商品迅速流通到各地,百姓能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从粮食到牲畜从海鲜到煤炭。再到钢铁生产工具,到油盐酱醋糖酒。

这也是一种分工合作,一个农民,如果在一块并不肥沃的土地上种地,可能收益微不足微。但如果这块地下有一片煤炭,那么他们采煤出售,其获利可能是种地的十倍。而如果一个农民在原来的稻田里改种桑养蚕,其收获也有可能是种稻的数倍。

对于朝廷来说,它就是那只总揽调控大局的手。国家三亿人,不可能都去做农民都去种地。全去做农民种粮食,生产出来的粮食便会过剩。只要保证部份的人种植足够的粮食就足矣。其余的人可以去做别的,种桑养蚕,种麻织布,种棉种甘蔗,种香料种茶树,种大豆种土豆玉米,甚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还可以去挖矿去造船去炼铁,制造出更多的商品。

更细的分工,更多的便利,更好的生活。

“朝廷有八个亿的财政盈余,明年的日子更好过了!”

陆维章点头,“财务司预计明年中央朝政收入能达到二十个亿。”

二十亿中央财政收入,加上今年八个亿的财政盈余,还没算上今年全国地方上的财政盈余,以及明年地方上的财政收入,若加在一起,这会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若让这个时代的欧洲各国看到,只怕他们会辣眼睛。

刘钧不由的想起了摆在桌上的一份奏章,那是东厂呈报上来的,标题很有意思,大汉民间百富榜。

其中榜首第一人,以五千三百多万块银元的身家荣登榜首。这个百富榜,前十名,都是高于三千万银元资产的,第一百名,都有足足五百多万银元的资产。

若不是这个榜是东厂上报的,刘钧还以为是哪个茶楼酒肆里传来的什么野榜。

五千多万银元啊,这要是放到后世去,起码也是百亿富豪,说不定得是千亿富豪。在清代时,也曾有一些超级富豪,身家几千万两白银,但那些要不就是大盐商,要不就是些官倒。

得益于神圣大汉对于工商业和商人们的宽容和鼓励态度,这几年一些胆大又进取还好运的商人,确实大发横财。

当然,若真论大汉首富,肯定没有人能超过刘钧。

刘钧名下那些产业,全是最赚钱的产业,而且个个规模庞大,随便拿一个出来,就相当吓人。

另外,那个百富榜上也并不完全对,比如其中有些人就榜上无名。如刘钧眼前的财务卿陆维章。这位国丈爷早几年为刘钧打理产业,刘钧是给了他股份的,他自己也还有经营着陆家的产业,搭着顺风车,也是大发特发。

别的不说,就光他在几家银行和东印度公司里的股份,就绝不会少于三千万身家,若排到榜上去,肯定能进前十。

其实那榜首的沈家,就是刘钧的一位合伙人,沈首富在大汉东印度公司,这个庞大的海贸集团里,占据着不少的股份,而且沈家还是拥有两万多张织机的大织造商,同时他还有一个大造船厂,以及一个很大的船运公司。

早在明朝时,沈家就算是江南数的着的大富,上了刘钧的顺风船后,这几年更是顺风顺水,发展一飞冲天,如今悍然以五千三百多万块银元的资产荣登首富宝座。

甚至在这张东厂提供的百富榜上,很多富豪其实都是刘钧的合作伙伴,是他那些庞大的垄断集团的股东。

神圣大汉的经济总量提升的真是很快,百万富豪正批量的产生。

大量的资本家正在产生,刘钧甚至有些担忧,这些资本家若是一朝羽翼丰满,会不会在大汉帝国来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啊!

资产阶级这头巨兽会不会失控?

这也是一个值得刘钧深思的问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