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节 见闻(1 / 2)

烽皇 瑞根 1677 字 11天前

()!!

“徐州也是生得好地方罢了,他也是赶上了好时机,正好抓住了寿州和徐州这两个淮北淮南要地,一个是粮仓,一个是产铁之地,否则以他的穷兵黩武,如何能支应得起?”

刘墉还是没有按捺得住,有些酸酸的“诋毁”了一句自己未来的“妹婿”,他不认为江烽能拒绝这场联姻,以小妹的姿容、气度和智慧,哪怕是配皇子当正妻都不为过,只不过现在皇室子弟不值钱,毫无价值罢了。

“呵呵,大哥,你这就有点儿嫉妒了,寿州原来就是粮仓,但是为何吴国不知道将其吞并发展,放任其游离在吴国外?”刘玬瞅了一眼自己兄长的面部表情,略感有趣,“而且寿州黄的瓷窑也是在江烽手上重新建起来的,成为了寿州的一大特产,畅销中原,在我们南阳也一样极受欢迎,这做不得假吧?徐州冶铁业早就有,比我们南阳历史更悠久,但产量呢,品质呢?远不及我们,但现在落在江烽手上,就一下子脱胎换骨了,这难道不是江烽的本事?大哥,我们要正视我们的不足,加以改正,才能追上对方,讳疾忌医,掩耳盗铃,都于事无补。”

刘墉似笑非笑的打量了一眼自己小妹,微微哂笑:“小妹,这就开始替我那未来的妹婿开始辩解了?我真的有些担心你要嫁过去,还能不能我们刘家说话了?立场可别站偏了哇。”

猝不及防之下,被自己兄长这么一刺,刘玬小脸一红,英挺的面容骤然变得有些忸怩,但马上就是一脸不忿,“大哥,说话可得凭良心,这桩婚事可是你撺掇父亲搞出来的,我从未想过嫁人,怎么现在却又挖苦起小妹来了?”

“呵呵,小妹,的确你之前不想嫁人,那也是不想嫁庸人,但江烽是不是庸人,你自己都在替他张目了,还能说什么呢?”刘墉不无感慨的唏嘘道:“这女生外向,此言不虚啊。”

“大哥!”刘玬真有些恼了,狠狠一夹马腹,健马疾驰而出,奔向前去。

刘墉摇摇头,话虽这么说,但是刘玬如果嫁给了江烽,的确能极大的改善南阳的战略态势,哪怕只是一个姿态,都能让沙陀人在策马南下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来自东面的威胁,这种牵制,就能让沙陀人不得不在东面驻扎重兵,以防不测。

催马赶上,一行人就这样向着徐州南门而去。

徐州乃是中原东部交通枢纽,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商旅都在这里汇聚,而泗水和古汴河在这里交汇,也使得这里成为黄淮之间最重要的水陆码头。

刘墉一行是从光州方向过来的,他们没有乘船,而是起骑马穿州过县。

他们在寿州逗留了一日,观察了解了这个徐州在淮南最重要的商业都市的情况。

寿州的繁荣让刘墉刘玬都为之咂舌不已。

他们在市面上发现中原汴洛口音的商人不少,而城市也还在急剧的扩大,其主因就是大批来自中原的流亡士绅和商贾选择了这里作为起居之地,这使得寿州又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

而地方官府也是积极的推动了城市的扩建,撤掉了西南两面的城墙分别沿着淮水和肥水进行扩建,新修建的屋宇鳞次栉比,尤其是东台湖和导公寺一带,原本还是荒郊野外,现在却成了来自汴洛富绅大户们最喜欢的聚居区域,大批来自汴梁和洛阳的富户士绅都在这里沟地起屋,一座宅院比一座宅院豪华气派,完全看不出来这是一帮刚逃亡而来的人们。

在寿春城北面的码头区,这里堪称是淮水最热闹忙碌的区域,刘墉和刘玬初步估算了一下,光是在码头区搬运劳作的夫子就超过千人,沿着淮水而建的码头区起码有好几十个,而且已经出现了一些专业性的码头区分工,比如像专门的粮食储运码头、瓷器和铁料码头以及造船码头,这不得不让刘墉和刘玬都大为震动。

寻常的都市,是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专业分工运输码头的,而能有这趟分工的码头,也就意味着交易和运输量都要达到相当的级数才能支撑得起,也才有这样分工的必要。

但寿州显然是符合了这个条件。

他们在粮食储运码头略作观察,仅仅是一个时辰里,就有超过十艘大船停靠装卸,从仓储那边过来的牛车几乎就从未断过线,数百力夫就一直不歇停的上下搬运。

而且他们也注意到在码头装卸区出现了一些相当有趣的东西,那种类似于滑吊的装卸工具似乎极大的减轻了从码头到船之间的劳动强度,刘墉和刘玬都在琢磨,这应该是那个江烽的术法材官院发明的新玩意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