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安全生产(2 / 2)

谁承想练了三四一十二天,烧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好不容易开窑了,结果炼出来一窑不合格的焦炭。

颜色什么的倒是挺好,含灰量也不高,就是太脆,用手一攥很容易碎裂。这样的焦炭拿去炼铁很难用,矿石一压就全成末了,根本烧不起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洪涛围着刚刚被拆掉窑顶的炼焦窑转了两天,恨不得挖个洞钻进去,才勉强找到了一个最大的可能性,降温速度太快!

炼焦窑开窑的时候需要从顶部浇水让窑火熄灭,前世洪涛实习的时候最讨厌这个工序,因为水遇到窑内高温时会变成大量水蒸气,带着细小的炭灰到处飘扬,沾的满头满身都是,好几天洗不干净。

所以每次快到出焦的日子他就会头疼、肚子疼、屁股疼……反正总有病,找熟人弄张病假条就歇了,在家掐指算着日子,啥时候出完焦了啥时候病就好了。

当时是挺痛快,还沾沾自喜,总共实习了三个月不到,一共就赶上两次出焦,结果一次都没见到。

回到学校谁还去琢磨这些东西,就算搞得再清楚以后也用不上。首钢有专门的焦炭供应渠道,不用自己炼焦,在北京市范围内也不允许炼焦。

可现在就傻眼了,到底淋水之后还有什么工序、如何进行、有什么作用半点不清楚。好在焦炭其它参数还不错,就这么一个问题,还能采取排除法一个一个慢慢剔除,最终找到问题所在。

第二窑焦炭出炉时大量灌水就被改成了慢慢淋水,一直浇了二天才算把火完全熄灭,窑温也降了下来。

要说洪涛的判断还是挺准的,这一窑焦炭显然比上一窑质量好多了,至少不会随便碎裂。可是吧,这次的水好像浇的太多了,降温太慢,中心部分的焦炭被炼过了。

于是废了小一个月力气,两窑焦炭全成了废品。但这个废品是按照后世的工业高炉标准衡量的,放到宋朝依旧是一等一的炼铁利器。

洪涛的本意是先把这些废炭入库封存,等土高炉建好之后用它们来暖炉用,还可以成为添加燃料,与合格焦炭一起使用,只要比例别太多就没事儿。没想到脱口而出的废炭两个字,就让朱八斤理解错了,差点真当废物和那些矸石啥的混在一起。

“是,小人明白、小人这就去雇人……”为啥不能一边挣钱一边省钱,这个原理朱八斤还没琢磨透,既然驸马说得这么肯定,那应该是自己想错了,马上改吧。

“等等,带我去看看炼铁炉,免得又多事端。”想偷懒都不给机会,现在洪涛已经快把一个人当三个人用了。

又得当农业专家、又得冒充冶炼工程师、又得顺手玩一玩焦化,过不了多久还得去充当毒师,跨度有点大,脑子里整天和粥一般,刚刚说过的事情转头就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