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姐——”方晴正要遗憾地表示钱不够时,突然听到有人叫,扭头一看,屋里进来两个年轻人,其中一个是火车上遇到的郑先生,和父亲相谈甚欢那位。
1信远斋的酸梅汤部分参照梁实秋先生的文章《酸梅汤与糖葫芦》。
第12章 琉璃厂偶遇
“郑先生。”方晴笑着打个招呼。郑先生打扮得很是洋派摩登,白色丝质西式衬衫、米灰色长裤,头发蜡得光滑,带着玳瑁眼镜,比那日火车上的折扇长衫还要骚·包五分。看来那日是旅途之中从简了。
郑先生显是个不见外的,“又遇到了,这京城还真是小,令尊没出来逛逛?”
“一同来的,刚才才分开。”方晴笑道。
郑先生点头,又介绍身边那位,“这是敝表兄韩益韩友直,这是方小姐。”
这位韩先生二十出头的年纪,穿一件半旧的白夏布长衫,在油光水滑的郑先生映衬下,显得朴素得很。但许是因为这位先生眉眼生得清贵,也或者是因为仪态神情,并不显得寒酸,反而让人觉得落拓潇洒。方晴不由得想起“肃肃如松下风”的比喻。
韩先生微笑着冲两个姑娘点点头。
方晴也笑着颔首还礼,学着城里人做派介绍芙蓉:“这是舍表妹,姓吴。”
芙蓉虽泼辣,到底是个小姑娘,脸红红的小声说:“两位先生好。”
“方小姐看上什么东西了?”郑先生今天似兴致颇高,随口问方晴。
“一个盒子,说是英吉利国当年进献给宫里的。”
“哦?洋玩意?我看看。”郑先生过来拿起盒子翻来覆去看了一回,又笑着递给韩益,“益哥,你这假洋鬼子也看看。”
听说这位韩先生是“假洋鬼子”,方晴心说还真不大像。
韩益接过盒子翻过来看了,笑着说:“我不懂古董,不过——这英国工匠实在不大小心,后面的词都拼错了。”
郑先生笑道:“像是福建那边的工。”
方晴如何还能不懂,这原来是个西贝货。
古董店伙计心里骂娘,脸上却赔笑说:“两位先生慧眼,如此看来我们也让卖主儿蒙了,花不少钱收进来的呢。小姐要不看看别的首饰盒子?”
“不用了,我们就是瞎看。”方晴笑道。
出了古董店,方晴又感谢冯韩二人:“多谢二位先生帮着掌眼,差一点就买了假的呢。”虽没打算买,但此时为谢得真心实意些,也只得这么说。
“不过碰巧而已。”
“两位先生这是要淘换点什么?”方晴觉得自己与表妹两个姑娘家不方便和两个青年男子一起逛,便想找个托词分道扬镳。
“我们来找本书,”郑先生这样的人岂是呆子,一眼看出方晴的意思,便说,“二位姑娘接着逛吧,这琉璃厂珍珠不少,鱼目更多,希望二位淘到好东西。”说着微微鞠躬作别。
方晴芙蓉也笑着对郑韩二人颔首作别。
“这方小姐倒是个厚道人。”看着方晴二人的背影,郑先生笑道。被古董店伙计骗了还和颜悦色的,而且出了店才感谢自己二人,并不肯给那伙计难堪。这样老派的体贴在年轻小姐们身上不多见了,多的是牙尖嘴利让人下不来台还以此为荣的。
韩益点头。
郑先生轻佻地挤挤眼,“可见不摩登有不摩登的好处。你想想,若是密斯黄她们……”不待韩益说什么自己便接口道,“不寒而栗啊。”
“背后说女士长短,”韩益笑着责备,“这就是你的‘尖头鳗’风度?”
郑衍撇嘴笑道,“尖头鳗,我还大嘴鲶呢。只有对淑女,我才是绅士。”
韩益笑着用手虚指郑衍。
二人拐进一家专门卖善本孤本的小书铺。
方晴芙蓉在街角一家店里找到方守仁和吴明辉,四人在琉璃厂附近的一家小鲁菜馆解决中饭。
点菜当然得吴明辉来,糖醋鲤鱼、九转大肠、西芹虾仁、总督豆腐,再加一道菠菜芙蓉汤。难为几个人这样的大热天食欲却好,也没人计较说“油腻腻的谁吃这个”,吃得盆干碗净。
吃饱喝足的一行四人一边接着逛,一边听美食家吴爷背着手点评刚吃的菜,又说总督豆腐得名的典故。满耳朵的吃经和满眼的字画书刊古董在脑子里打架,怎一个乱字了得。
乱得兴致勃勃的几个人逛到下半晌,还买了一堆的东西,旧书为主,还有画画儿的笔墨纸张,一盆石头松树的盆景,爷儿几个分着提溜着,又拐到信远斋喝了酸梅汤,方才回去。
回去一坐下,方晴觉得腿都不是自己的了。可到底年轻,第二天起来依旧出去逛。这次逛大栅栏。第三天逛隆福寺庙会。都是吴明辉、方守仁带着俩丫头逛。吴氏则在家帮嫂子操持备办喜事。
第四天游逛四人组没出门,因为这已经是婚礼正日子的前一天了,人人都要忙。
方晴芙蓉帮着洒扫厅堂橱卧,方守仁和吴明辉商量着写喜联,然后往自己和亲戚族人家贴去,关氏吴氏带着赵氏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正忙活着,方晴大姨带着两个女儿来了。
大吴氏纯乎是个阔太太的打扮,粉白脂红,烫着卷头发,华丽的墨绿金银双色彩绣凤凰旗袍,脚上踏着三寸高跟鞋,只是形容有些憔悴,虽擦了粉,却也遮不住眉角的皱纹和青黑的眼袋。
两个女儿,文馨比方晴年长两岁,长着跟方晴很像的一双眼睛,其它地方却比方晴漂亮很多,身材也袅娜,是个很美丽的少女;文馥比方晴小一岁,胖乎乎的苹果脸,是个长相喜兴的姑娘。姐妹俩都穿摩登的洋装连身裙子。
当下把活儿放下,大人孩子舅舅姨姨的厮见完毕,分了礼物,大人们几年不见,自然要一起说话叙说别情,方晴等小姐妹也被赵氏让着去自己屋里吃果子说话。方旭却被大姨拉住,满头满脸地摩挲揉搓,方旭自以为是大孩子了,很是不好意思。
方晴冲弟弟睐睐眼笑话他,方旭尴尬地瞪姐姐一眼。
想是看到了姐弟俩的动作,文馨撇嘴笑说:“妈恨不得把旭弟弟换了我们俩。”
方晴听母亲说过大姨家事情。大姨父在天津卫做洋人买办,听说很有办法。大姨出嫁时,家里连像样的聘礼都出不起,现在却住着花园洋房,出门有汽车接送。
大姨虽不为钱财操心,却苦于没有儿子,又听说姨父在外面置了小公馆,有一房姨太太,三四年前生了个小子,姨父把这独生儿子宠到天上去,女儿自是退出一舍之地,那姨太太也不是个安分的,把大姨气个倒仰。
大姨自感没有儿子是不行的,大姨父纳妾也是打着生儿子续香火的名头,所以大姨以为症结就在这“儿子”上。大姨对姨太太生的儿子自然不喜欢,看见这硬装大人的小外甥就撒不开手了。
是故方晴并不接文馨的话头,只笑着说:“表嫂给备了好吃的,咱们赶紧去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