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哪些人相信(1 / 2)

大明春色 西风紧 1748 字 12天前

远处传来了酉时下值的鼓声,打破了东暖阁的死寂。

太监王贵小心翼翼地开口道:“此事只能说是意外失火了?”

张盛沉声道:“只怕没人信的。照奏报上所写的迹象,‘逍遥城’起火有很大的桐油味,救火的水缸也全被敲破了!怎么看也不像是意外。参与救火的有将士、官吏、差役,不止是咱们的人,要瞒住真相不太可能;我看那个宦官吴忠的嫌疑很大,不如推到他身上好了!”

王贵叹气道:“这样还是不可信哩!天下人都知道,废太子一家是被皇爷送到了凤阳守陵;皇爷又掌着朝廷,在凤阳安排了人盯着。咱们一说、废太子家死于谋害,更让人猜疑了!又说是一个宦官在咱们的人眼皮底下干的事,那是谁指使的?恐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朱高煦心中像火烧一样烦躁恼火,但他竟然没有发作。或是因为这些年遇到的不顺和危急,实在太多了!

他粗糙的手掌在额头上、脸颊上搓来搓去,好像想把皮搓下来一般!

等身边两个人说道了一番,他也没制止他们,反倒觉得王贵和张盛说得都有些道理。

过了一会儿,朱高煦终于停止了琐碎的动作,冷冷说道:“事到如今,想让天下所有人都相信,那是不可能的事了。眼前最关键的是,想让哪些人相信?”

他一开口,张盛与王贵都住了口,一副思索的模样。

朱高煦也寻思了一阵,周围很安静。但他似乎产生了幻觉,心里隐约能听到“滴滴答答”钟表的声音!时间确实在流逝,声音却并没有、都是他想象出来的。

坐在宁静华贵的宫殿里,这里不是战场,此时朱高煦却感觉形似战场!

“时机很重要,稍纵即逝!不能拖延时间了。”朱高煦忽然开口道,他轻轻在御案上一拍,眼神一凝、下定决心道,“立刻召集大臣议事!叫各部尚书、侍郎,各寺卿,在京的皇亲宗室、国公侯爵,都到武英殿议事。”

朱高煦顿了顿又道:“还没离开皇城的,叫他们径直去武英殿;已经下值回家了的,派人去那些人家里下旨!”

二人一齐拜道:“遵旨!”

待诸大臣陆续到了武英殿、朱高煦也乘轿过去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

不过,这个时辰皇宫里的街道上、宫殿内外都点了灯,周围一片灯火辉煌。

武英殿正殿改成了内阁办公的地方,不过上面的宝座依旧留着,平素没人坐罢了。朱高煦走进大殿时,看见里面已经到了几十个人。

大伙儿都躬身抱拳面向朱高煦,只等他上去坐好了之后、再行大礼。

但朱高煦没有走到宝座上去。他从袖袋里掏出了那封密信,先递给了旁边的吏部尚书蹇义,然后开门见山地说道:“朕的长兄,在中都皇城的火灾中薨了!”

没想到刚才还有的说话声、忽然之间便一起消失了,在场的数十人变得鸦雀无声!

“全都死了,包括我长兄的妻妾、儿子。”朱高煦继续说道,“昨晚深夜发生的事,也就是四月二十六夜。今早中都留守司的人写了奏章,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师。朕也是刚刚收到急报,那会儿听到了酉时的鼓声。诸位先传阅奏报罢。”

还是没有人说话,大殿上一片死寂。朱高煦也没上去坐,只是站在北面,离大伙儿很近。他的目光在新城侯张辅的脸上微微停留了片刻。

张辅是北征列将之一,这会儿还没离京。此时他的表情十分严肃,眉间几道竖纹,但除此之外看不出别的情绪。今日召见的都是文武大员、都掌着大权,确实比一般人镇定从容,没有一个人喧哗。

渐渐地大殿上才有了小声的说话声,大抵是传递信纸的人说两句简单的对话。

因为人很多,所以每个人在看密信之时、都自觉地没有看太久,快速看完一遍内容,便传递给下一个人。饶是如此,大伙儿传阅一遍,也花了很长的时间。

人们都在等待着、思考着,这种时候,没有一个人当着朱高煦的面交头接耳。

等太监王贵把捏皱了的信纸送回来,朱高煦才开口道:“天地、列祖列宗明鉴,这件事不是朕干的!更非朕所授意!”

一些埋着头的文武纷纷抬头看向朱高煦,有的人脸上还露出了困惑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