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出征和布局(1 / 2)

李国栋也不能让李自成太轻松了,这个时空的李自成,比原本历史上的李自成要强大了许多,也不能让他发展太快了。而且这家伙在河南也干了不少坏事,至于李自成屠杀河南的事情,李国栋不会盲目相信,就和张献忠屠川一样,很多坏事都是满清干的,再把帽子扣到农民起义军头上。

事实上所谓的李自成屠河南,张献忠屠川,都是投降了满清的明末文人给李自成和张献忠扣上的罪名。清初南明抵抗力量,抵抗到最后的,偏偏是那些农民起义军,而文人和朝廷官兵,都纷纷投降,帮着满清打下南方。

倘若没有绿营,仅仅凭借八旗军,到了水网纵横的南方,炎热的气候,不利于骑兵机动的河网、丘陵和山区地形,离开了绿营军,就凭十多万八旗军,去了南方,分分钟钟弄死他们。

虽说李国栋不相信李自成屠河南,但是李自成水淹开封,实实在在害死了不少百姓,这个锅跑不了。除此之外,贼军所过之处,如蝗虫过境,寸草不生。贼军的惯用手段就是抢光百姓,裹挟他们加入流民大军,给李自成充当炮灰。

李国栋出征,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要救援百姓,把大批原本将会被贼军裹挟的百姓解救出来,送去山东。

山东被清军肆虐了一番,再经过旱灾和蝗灾的祸害,富饶的山东土地人丁稀少,李国栋要把获救的百姓从已经干裂,无法耕种的河南土地上迁走,迁去山东。

人口,目前在大明朝廷看起来是累赘,可是对于李国栋来讲,人口就是财富。要生产粮食,生产武器,开矿,都需要人。这一点,李国栋和皇太极可以说是所见略同。皇太极屡次入寇,就是以掳掠人口为主,屠杀的是他认为没用的老人以及反抗大清天军的反抗者。一开始后金军入寇的时候,还杀小孩,因为不愿意浪费粮食把小孩养大。到了后面几次入寇,是把小孩也掳掠出关。

李国栋当然不会屠杀小孩,也不存在屠杀反抗者,他的迁移人口之术,是采取了比较温和的办法。

“主公,登州的威海卫已经拿下了,我们讨到了威海卫的文书官印,可以让一批兄弟过去了。”李国栋出征之前,张书恒来向他禀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登州多地卫所都被李国栋拿下,经过孔有德肆虐的胶东,几乎所有的卫所都废了,大批土地白白荒芜在那里。早在三年前,王全就已经开始出面,想办法拿下那些卫所。只是当时王全军功还不够,那些胶东卫所的计划失败了。现在王全跟着李国栋立下大功,手中银子也多了,便顺水推舟,拿下了一批胶东卫所。

拿下胶东卫所,是李国栋战略计划的一部分。胶东地形比较复杂,既有平原也有丘陵,还有深水港湾的出海口,在胶东兴建大量军堡,进可攻退可守,实在守不住了,还能从海上撤退。这也就是李国栋要修建船场的原因,水师不仅仅是守长江的,更是重要的进攻力量!

只是李国栋自己的水师力量还太弱了,一方面需要用到郑家的帮助,让郑家军帮自己组建水师,另一方面,他也让王全从洪泽湖、巢湖、微山湖、高邮湖等地招募渔民子弟,把他们训练成水师官兵。

将来满清入关以后,北直隶、河南就让清军和贼军去争夺,李国栋的明军躲在胶东山区中,往西可以同淮安的城寨相呼应,控制运河交通线;往北可以乘船渡海,威胁辽东各地。而清军要进攻胶东,面对星罗棋布的寨堡,不知道要流多少血才能扫平那些军堡。就算是明军的军堡都丢光了,在海边一上船,直接就逃回江南了。

所以说,山东这枚钉子一定要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哪怕是让清军打到扬州了,胶东都不能丢。

守江必守淮,即便是两淮之地丢失了,凭借着王全在淮西山中的力量,运河水师的力量,再加上背后的山东诸卫,清军在两淮之地根本就站不住脚,最终只能灰溜溜的滚出两淮之地,跑去中原去和贼军死磕。

看着眼前的地图,李国栋敲了敲地图,对张书恒道:“我们现在人口还是少了些,胶东诸卫无法填满人,需要出征河南,好好同贼军打上几场,救一些人出来,把他们拉去胶东。不过也不能把贼军打得太惨了。”

李自成在裹挟百姓,却不从事生产,所以贼军最终只能是失败的命运,还不如张献忠了,张献忠去了四川,多少还在四川搞建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