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钟粹宫(1 / 2)

要说这京城谁的消息最难得到,绝对是李标,李标为人谨慎,从不在家中召集任何官员商议事情,除非是朝廷内的要事。

这次的藩王留京的事情发生之后,李标同样也没有叫过任何人商议这件事,倒是他后面的杨鹤比较招摇,很多人也习惯性的将杨鹤当成李标的影子。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杨鹤从来不是李标的影子,虽然他知道很多李标的事情,但是那不过是公事罢了,就算杨鹤因为什么事被抓、被查,也基本上查不到李标的什么事情出来。

不得不说这就是李标的实力,也是李标和朝廷上很多人不同的地方。

就是吴宗达、马懋才这两个人没事都喜欢叫同僚去府上谈事,唯独李标却很少干,做什么事都给人一种光明正大的感觉。

杨鹤这个人能力不大,在当初朝廷党争严重的时候,慧眼识人,搭上了最没有权势、最隐形的内阁次辅李标的身上,再加上时运不错,直接从顺天府尹的位置提升到了礼部侍郎。

对于他来说,只要再进一步就是尚书,成为了尚书,军机处就有可能有他的一个位置。

因此,不能说杨鹤真的是忠心李标,他是在借势。借李标的势,来组成自己的势力,他没有李标的清名,但是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以李标的名义组成这股势力之后,无论李标愿意不愿意背锅的就是李标,无论李标是没有事还是下,那么和他的关系已经不大。

李标如果是下去了,对他来说自然是好的,他借助这股势力,直上九天,李标如果不动,他就可以一直不停的借势,同时也让一直求取清名的李标没有任何办法。

于是,杨鹤就借这件事在外面放出了一点风声,这一点风声并不是杨鹤自己要放的,而是他趁了李标的意,明白李标这时候想的,于是放出了这点风声。

借用这点风声来提醒那些和自己一样想法的人,可以动手了,只不过杨鹤为了自己的想法,将这股风声放给了各位留在京城的王爷。

此举可是就不一样了,这些本来什么都不知道的王爷,突然间什么都知道了,你想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同时,杨鹤又借势邀请了很多官员来到自己的府邸,偷偷商议要事,本来这个邀请在所有人心中应该是李标完成的,李标的很多事情又是杨鹤来设计。

因此,对于这次杨鹤的邀请,大家理所当然当成了是李标的邀请,杨鹤的邀请他们还可以拒绝,但是李标他们就不怎么敢拒绝了。

因此,杨鹤的借势借到了,杨鹤邀请人的做法自然没有瞒过李标的眼睛,之所以不吭声,是因为李标并不清楚杨鹤心中所想,因此李标并没有感觉杨鹤做的不对,反而还点了点头,偷偷说了一句,知我者,杨鹤也。

对于在座的四个王爷来说,他们可没有这么大的头脑,不过相互的利益关系却还是理得清的。

唐王的话让他们眼睛一亮,鲁王朱以派有些迫不及待的说道:“如果明天朝廷争论严重的时候,我们突然出现在太庙,到时候....”

后面的话他自不用说,但是在场的人却也是都明白,到时候皇上碍于天下人的议论,只要想保住自己的名声,就不得不放了他们。

几人简单的策划的一下,也并没有策划什么,便直接离开了。

另外一方面,乾清宫内的崇祯对于此事虽然心中已经是迫切无比,但是表面上依旧是冷眼相关,他明白,他是最后的决定者,但在很多事情上,并没有独断专行的想法。

就如这件事一般,涉及到的事情之多,哪怕他是个皇上,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因此,他只能看清楚对于这件事满朝文武的态度。

只要支持派占上风,他就不介意出手打击一下反对派,然后促成此事。

因此,崇祯虽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是这件事的具体决定并没有做,为了防止一些事情的发生,他开始外松内紧,表面不关心此事,实则这件事的很多发展都在崇祯的眼里看着。

为了打消很多人的想法,崇祯将目光看向一些其他的事情上,太原方面,早已急不可耐的张世泽,终于等到了自南方运来的粮饷,粮饷一到,张世泽当天便急不可耐的下令大军开拔。

一时间,张世泽手下的原五万京营士兵和二万新军,整编成太原军,向宣大府的方向赶了过去。

此时的宣大府,明军依旧正在和满都罗手下的蒙古军进行对峙,当看到军机处发来的旨意之后,总督满桂顿时大喜。

一是因为朝堂上对于他的主战想法给予了支持,另一方面,朝廷还从山西方面,调来了张世泽以及手下的太原军,可谓是让他如虎添翼。

对于张世泽,虽然和满桂同样贵为总督,但是张世泽之前不过是满桂手下的总兵,满桂对他也是非常熟悉,因此满桂并不担心

得知张世泽出发之后,崇祯当即下旨,令二人无论如何给予满都罗率领的察哈尔部大军予以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