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节:风潮(1 / 2)

烂片之王 何未满 1489 字 3天前

对于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是一位新闻工作者的必备意识,不夸张的说,若是中国某人能获得诺贝尔奖的话,媒体可以把他深挖到连他祖上干什么都能挖出来,这放在杜安身上同样奏效。

导演是一部电影的灵魂,《解放日》能获得现在这样的成功,身为总导演的杜安功不可没,首当其功,所以媒体们关注到这条新闻之后第一时间把杜安捧上了神坛。

而在庆祝《解放日》破纪录的同时,新闻工作者们开始深度挖掘寻找不同点来进行报道。

这里面有对杜安进行大起底的,把他从小到大都挖了个底朝天,连他几岁断奶都挖出来了,也有对《解放日》的成功因素进行总结的,认为《解放日》的成功不应该只归功于杜安,而要看到其他的一些方面,比如说导演组的实力雄厚,演员阵容豪华,投资力度大,制片方班底深厚等,总总因素综合起来,才造就了《解放日》的成功,单靠杜安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完成这样的丰功伟绩的——君不见杜安之前也拍了那么多电影吗?可有哪一部是超过了三十亿票房的?也就《解放日》了,所以啊,在《解放日》的成功上,杜安的因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另外那些有利因素综合起来的效果。

“……《解放日》和《终结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两部电影的总导演都是杜安,而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一,《解放日》的演员阵容比《终结者》豪华得多;二,《解放日》的投资是《终结者》的六倍多;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终结者》只有杜安一位名导挂帅,《解放日》同时拥有杜安,张艺某,黄健新三位名导挂帅,另据可靠消息称,知名导演解缙也有参与其中的拍摄……”

这是在周二的时候《南方都市报》后续跟进的报道。

《外滩画报》也对该现象进行了剖析。

“……影片中三位导演的个人风格奇特地统一了起来。黄健新导演一向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问题,他也是少数能将影片的思索性和商业性完美统一的导演,《解放日》主旋律题材和商业性的完美结合,他功不可没;杜安导演向来干脆利落,纵观以往影片,他要商业就商业得彻底,要艺术就艺术得彻底,一种风格贯穿全片,从不拖泥带水,这放在《解放日》中同样适用;张艺某导演近年来向艺术和商业的统一性不断地进行探讨,在商业上向来以画面的宏大美丽而闻名,这在《解放日》中也体现了出来——《解放日》相比起《终结者》来干净明亮的画面,相信张导在其中作用不小……”

《华商日报》从投资角度进行了分析。

“……《解放日》的规模来到了史无前例的4亿之巨,算上还未公布详细数字的宣传费用,其总成本预计将会超过6亿,结合其制作成本,制片方在院线市场上获得收益将在5到6亿之间,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收益率更是不可估计,可谓一本万利。《无极》大制作的失利一度让很多投资者对大制作模式打了退堂鼓,《解放日》却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大制作大回报的可行性,相信会重新激发一部分投资者投身大制作的兴趣,《解放日》甚至都为他们量身打造好了成功模板……”

《电锯惊魂》的高回报率固然令人羡慕,但其具有不可复制性,天花板也看得到,《解放日》就不不同了:它不像《电锯惊魂》那样需要一个极富创造性的创意,它有看得见的模板——投入大量的资金,找几个在商业上已经证明过自己的知名导演,找一群知名演员,绚烂的画面一上,成了,就等着收钱吧,再超过《解放日》的票房记录也不是没有可能。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闲散资金越来越大,现在的中国并不缺有钱人,缺的是有效的投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对这样能把控的具体模板更为青睐,而不是《电锯惊魂》那样擦亮眼睛苦苦挖掘很大程度上需要运气的模式。所以《电锯惊魂》注定无法引起风潮,《解放日》却能。

《西秦都市报》则从演员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纵观《解放日》的演员阵容,巩利和梁嘉辉是老牌知名演员,朱茜和贾宏生是近两年火速蹿红的知名演员,杜安和应巧则可归结为新人演员范畴,三条线齐头并进,并行不悖。演员选择范畴的广阔性也让《解放日》的受众面进一步扩大,不管你是哪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这部电影中找到你熟悉并喜欢的演员,相信这也是《解放日》的秘诀……应巧这个籍籍无名的新人从《中国好演员》出道,短短一年时间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最炙手可热的小花旦,据悉已有多部电影向其伸出了橄榄枝,很多人相信她会成为下一个朱茜,继‘某女郎’‘星女郎’后,‘杜女郎’的称号也开始在圈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