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兵起太原 6(1 / 2)

北国漫记 老画符 1965 字 2天前

又走出十里,就看到了前方的突厥骑阵,黑压压地一字排开,少说也有两千人。突厥骑兵一般都披挂黑色衣甲,只有领军人物才身披白色或黄色袍服,李世民看到有两人穿着白袍骑马立在阵前,身材高大的是咄毕,矮粗的是律特勤,两人身后各有一个熊一样强壮的突厥骑兵持着狼头纛,咄毕身后的狼头纛是白色的,律特勤身后的狼头纛为黄色,那史姓胡人骑马立在两个狼头纛的后面。

距离一箭之地,律特勤挥动手臂,命令李世民一行停下来,刘文静刚要发令,李世民暗一摆手,示意继续向前,律特勤左手向下一摆,前排的突厥骑兵将弓箭执在手中,李世民依然不停,突厥骑兵执弓搭箭,瞄准他们。刘文静大为紧张,执疆的手中满是汗水,李世民浑不在意,直行至咄毕两丈之内才停下,律特勤脸都青了,刚要发作,咄毕左手平平一划,律特勤恨恨地瞪视李世民一眼,催马来到他身前,大声吆喝起来,前边几句刘文静还听得清楚,后面的就不明其意了,那胡人随在律特勤身后,并不翻译。隋军这边只有刘文静懂突厥语,但律特勤像似要报复他们不听号令,把话讲得拗口难听,又不让胡人翻译,故意要办李世民难堪。

李世民把父亲的书信交给刘文静,低声道:“你把信和礼物带过去,也瞎喊几句,律特勤无论说什么都表示听不懂。”刘文静接过书信,示意执礼的骑兵跟上自己,在座马与律特勤交头时停了下来,双手捧着书信,用幽州话道:“我主唐公李渊,命我等送书信一封及礼物若干与咄毕王子及特勤殿下,愿我们世代友好,永保北境太平,愿突厥风调雨顺,大可汗万寿无疆,诸位殿下身体康健…”刘文静祝福的话说个不停,律特勤高声呵斥,命令他闭嘴,刘文静表情更加恭敬,依旧祝福个没完。律特勤回头看那胡人,那胡人双手一摊,用突厥话道:“全是汉人的敬语,祝福可汗、厢察与殿下身体康健。”刘文静心里暗惊,他自小长在幽州,幽州土话自成一系,与中原官话截然不同,它地的汉人几乎听不懂一句,想不到这个胡人竟然能猜出话意。他还要继续下去,律特勤却不再接受他的恭维,侧马抓过书信,刘文静手一挥,执礼的骑兵把礼物送了过去。

律特勤手一摆,一个突厥骑兵打马过来,肩上扛着一杆卷着的旗帜,旗杆上端插着一只青色的狼头,比律特勤的要小几号。律特勤又吆喝几句,这次刘文静听懂了,是律特勤代表沙钵略大可汗向南伽于地可汗李渊授旗,勉励他努力作战,不要辱没大旗。刘文静在马上一躬身,双手接过大旗,突厥那边欢呼起来。

突厥人生长在草原,无论男女,嗓门都粗犷嘹亮,上千人一起狂呼,人呼马啸,震耳欲聋。李世民看到小妹从何氏怀中探出脸来,惊恐地看着外面。

欢呼声停歇后,律特勤说感谢南伽于地可汗把尊贵的女儿送给可敦,咄毕殿下将回馈重礼。李世民向李成点点头,李成手一挥,带着十个骑兵护卫着何氏与马车走向突厥的阵中,李世民别过头去,不忍看小妹。律特勤又呼喊几声,突厥骑兵从中间闪出一条道来,一队骑兵赶着一群马跑了过来,那胡人开口道:“咄毕殿下知道他尊贵的兄弟要南征,特赠送五百匹骏马以壮行。”

李世民向咄毕抱拳表示感谢,咄毕扬鞭作答,领头的突厥骑兵把头马的缰绳递给刘文静,刘文静接了过来,引领群马回到隋军阵上。突厥那边吹响号角,咄毕与律特勤催马向北而去,一队骑兵带着李成等人追随在后,另有一队骑兵留在原地,这些就是要随同李渊南下的突厥附离了。

送李世民出城后李建成就急急赶回晋阳宫中,想去向父母请安,但被侍卫拦在后院门外,李渊有令,不见任何人。李建成守候在门外,每隔半个时辰就让侍卫通报一声,一直到天黑李渊也不传见,李建成体会父母的心情,真心为他们难过,李元吉巡城回来,见大哥依旧站立在门外,干脆和他一起候着。

戊时刚过,李世民赶了回来,见兄长与弟弟候在门外,也卸掉衣甲,站在他们身旁。李建成问:“一切顺利?”李世民点点头:“没有意外。”他把过程简单讲了一遍,李建成问:“那一千附离?”李世民道:“安顿到了城外,刘令已经命人送去我军衣甲,哄着他们换装。”让附离换装可掩人耳目,使李渊与突厥连结的事不致立刻败露,但突厥人抢掠成性,南下后如何约束他们可真是棘手。李元吉问:“二哥,突厥人说小妹是送给可敦的礼物,那是什么意思?”李建成也看着李世民,李世民摇摇头:“我也不明白,但看样子不会为难李成他们。我已经派人潜入突厥营中,有消息会报来。”李元吉又问:“那咄毕为什么要送你五百匹马?”李世民又摇头:“我也想不明白。”这事确实出他意外,李渊军中马匹奇缺,五万将士只有一千匹马,其中近半还是驮马,刘文静出城与突厥谈判时,李世民特意提出让突厥人提供战马,本想突厥人能送来一百匹就是个大人情了,没料想一下子得到了五百匹骏马。咄毕绝不是真心与他结为兄弟,也绝不是要帮李渊取长安,但一时又看不出背后有何阴谋,李元吉突然冒了一句:“原来二哥用小妹换了五百匹马。”李建成斥道:“胡言乱语!”李世民不吭声,心中觉得这个弟弟烦恶至极。

天快亮时,李渊命人向兄弟三人传话,窦氏夫人刚刚睡着,让他们也去休息,辰时在大殿听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