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28节(1 / 2)

中年男子刚离去,从店铺后院进来了一个身穿灰色长袍,年约五十六岁的清瘦男子,看了一眼薛铁,略带不满地开口问道:

“小铁,一大清早的,跟谁在这儿咋咋呼呼的?有时间还不多去练练手艺?”

这薛钊博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都嫁人了,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原打算将自己的一身手艺传给他,也好有个糊口的本事。

谁知这小子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压根就对修复古籍没兴趣,到现在也没学出个样儿来。

薛铁一点也不害怕,笑嘻嘻地凑了上来:“老爹,我刚刚可是帮您赚了一大笔!”

说着,就将刚刚发生的事说了一遍。

谁知,薛钊博听了以后,非但没有表扬他,反而脸色一黑,怒斥道:

“混账东西!一直以来我是怎么教你的?人家的救命钱你也赚,你……你真是气死我了!”

见薛铁仍然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他狠狠一跺脚,从柜台后面的里间又拿出了二十多块大洋,二话不说,直接出门追那中年男子去了。

刚刚薛铁一说,薛钊博就知道,这中年男子必定是要携家带口离开北平避难去了,否则的话,也不会变卖祖上传下来的古籍。

这四本一套的清代《古诗源》珍本,哪怕再破,也不止五个银元啊!

国难当头,他再是商人,也不能赚人家逃难用的救命钱,这是要遭报应的!

半晌之后,薛钊博回来了,脸色稍稍好看了些。

他是循着雪地里的脚印追去的,也幸好积雪够深,那中年男子来时匆匆,回去时就慢了不少,总算让他给追上了,又补了他二十多块大洋。

事实上,薛钊博也知道,如果那四本《古诗源》修复好了,价钱远不止这些。

但有句古话说得好:盛世古董,乱世黄金。

也只有在盛世时,古董才真是古董,在这人人都仓惶避难的年代,古董就是个累赘!

这四本《古诗源》出手是不可能的了,有些家底的人,早离开了;没离开的人也不会去买这玩意儿。

最重要的是,他家里也是拖家带口的,一大帮子人需要养呢。

之所以还没有撤离,也有想攒点钱的意思,因此,他也不可能给对方太多。

真等到局势恶化,他也是要带着家人背井离乡的,到了那个时候,钱再多也没办法让人安心。

薛钊博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指望中年男子报答,只是留个善念罢了,希望等到自己一家人不幸落难时,别人也能这么真诚待他。

中年男子显然没想到还会有这一出,连连作揖,感激不已。

多了这二十多块大洋,他拖家带口前往山城,也多了不少底气。

这路上万一有个好歹,这些大洋可都是能救命的啊!

薛铁看到老爹回来了,脖子一缩,他虽然不怕老爹,但也不想挨骂。

谁料,薛钊博只看了他一眼,便朝他说道:“把店门关了,然后把这四本古籍带到后院来,随我一起修复一下,不然这书真要毁掉了。”

“哦。”

薛铁苦着脸应了一声,心想,还不如骂我一顿呢。

将门板重新上好,又落了锁,薛铁这才小心翼翼地捧着四本腐朽不堪的《古诗源》,往后院里走去。

博古轩的后院,有一间专门用来修复古籍的房间,里面摆放着两张半人高的大桌子,上面摆放着羊毫笔、宣纸以及其他一些工具和材料。

自从北平局势越发紧张之后,薛钊博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动手修复了。

此刻,他将工作台上的东西收拾了一番,这才示意薛铁将四本《古诗源》放了上去。

“今天这活儿我自己来,你在一边好好看着。”

薛钊博回头瞪了儿子一眼,这才转过身去,开始忙碌了起来。

第43章 修复《古诗源》

古籍和古画的修复,在道理上是相通的。

事实上,在宋代之前,书籍和古画修复并不分家。

到了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古籍修复也蓬勃发展,逐渐成为了单独的技艺。

古籍的修复在程序上十分繁复,包括了分析病害、拆书、拆页、选纸、水洗、补洞、压书、装订等数十道工序。

薛钊博先是将《古诗源》其中的一册放在面前的桌面上,拿着放大镜细细地观察了起来。

古籍破损的原因形形色色有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虫蛀鼠啮、霉蚀、酸化、老化、使用中的磨损等。

但眼前这一册《古诗源》珍本,却是破损得有些厉害,除了书口和书脚絮化严重外,就连书页内,也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虫洞。

可以这么说,如果这珍本不是到了他的手中,已经可以说是彻底毁掉了。

观察了一会儿,薛钊博心中似乎已经拟定了修复方案。

一抬头,对站在一边发愣的薛铁说道:“去,将另外三本书也拆开,记得拆页时一定要编好顺序,不要弄混了!”

“知道了!”

薛铁拖长了声音应了一声。

不是说让我看着么?怎么又让我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