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247节(1 / 2)

如果不是江易鸿说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他都有可能忘了还有6号修复作品了。

不过,即便知道了还有6号作品,他也认为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修复得再好,还能比5号修复作品更完美?

不存在的。

“能让小杨发愣,说不定这6号作品,修复效果也很惊人。”

谢家松笑呵呵地看着杨志宁,说道,

“我现在可是很期待啊!”

谢家松就坐在杨志宁的正对面,他年纪虽然大了,可眼神好得很,杨志宁将那只茶盏捧在手心里,微微颤抖,他岂能看不出来?

能让一个博物馆的副馆长都差点失态的修复作品,要么是毁文物式修复,要么就是修复效果太好了,好到都让人吃惊了。

那究竟是毁文物式修复,还是修复效果太好了?

谢家松用2000年前的红釉陶罐来想,也能想得出来,肯定是修复效果太好了,否则的话,杨志宁脸上应该是愤怒的表情,而不是双眼放光。

这么一想,他自己也激动起来了,这6号修复作品,到底修复成什么样了?

其他老专家们,此刻也注意到了杨志宁的异常,纷纷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杨志宁被毛志飞和谢家松两位老专家一提醒,顿时清醒了过来,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这才笑道:

“不好意思,刚刚有点失神了,这是6号修复作品,请各位老专家鉴赏!”

一边说着,他一边将这6号修复作品,小心翼翼地放到了会议桌的中间。

6号修复作品一放上桌,那些原本表情轻松的老专家们一看,笑容逐渐凝固了下来,会议室里并不是很多的一些议论声,顿时戛然而止,安静得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得见。

“这艹……”

毛志飞原本是真打算走走过场,看了一眼,然后打个分了事的。

谁知道,这一眼瞄过去,顿时就如同下山的和尚看到了美女一样,再也挪不开眼睛了,他下意识地张口,想要质疑这6号作品是不是拿错了,把完好的曜变天目盏工艺品给放进去了。

所幸的是,他及时反应了过来,“茶”字只说了一半,后面半个字硬生生地让他给咽回去了,连带着后面的话,也都堵住了。

尽管如此,他还是感觉后背上冷汗直冒。

这话要是说出来了,不仅会得罪博物馆上上下下,还会让人质疑他这个老专家是老糊涂了,自己没本事看不出修复痕迹,还要污蔑人家博物馆工作上出了问题。

“无痕修复,这是无痕修复!”

一直坐在那儿没怎么开口,恹恹欲睡的吴振峰,此刻精神抖擞,两只眼睛都跟要发光似的,雪亮雪亮,他一把将这只茶盏拿到了手里,小心翼翼地察看着,嘴里喃喃道,

“器型完整无缺,配补毫无痕迹,作色仿釉浑然一体,如果不是事先看过这只茶盏修复前的照片,光凭肉眼和手感,我肯定是看不出来这是修复过的。”

说着,他将这只茶盏递给身边的夏振宇,笑道,“老夏,你是收藏大家,更是古陶瓷鉴定专家,你眼睛比我毒,你来看看?”

“你一个行业内的老专家都看不出来,我哪有这个本事?”

话虽然这么说,夏振宇还是伸过手来,小心地接过这只茶盏,从头到尾细细地看了一遍,这才一脸赞叹地说道,

“这个修复师是谁?他比5号作品的修复师,还要厉害!”

第320章 这也是宝贝

“我只能凭着感觉大致猜测一下,这只曜变天目盏工艺品,哪几个部位是配补过的,还不一定正确。”

此刻,夏振宇也是平复了一下略显激动的心情,一边轻轻摩挲着手中的这只茶盏,一边缓缓开口道,

“这还是因为这只茶盏修复的时间很近,即便经过了做旧处理,还是会有那么一点点疑似修补过的痕迹存在,才让我心里面有一点点怀疑。”

“如果时间再过个把月,估计我连感觉都感觉不出来了,必须通过x光机来检测,才能发现这是一只修复过的曜变天目盏。”

各位老专家们一听,顿时倒吸了一口气。

夏振宇是谁?

他是华夏古陶瓷学会的副会长,以一己之力推动了华夏国内首届古陶瓷修复大比的人。

他还是京城里有名的大收藏家,古陶瓷鉴定专家。

据说,曾经在一场古陶瓷鉴定会上,有人拿出一件元代的磁州窑四系瓶来,众多的鉴定专家,里面甚至还有几位博物馆的专家,都一致认定这是一件真器。

可夏振宇却是一口咬定,这是一件造假瓷瓶,仿制的手段很厉害,他们所用的瓷泥,是从磁州窑旧址里面挖出来的,而且烧制的方法,也是采用了磁州窑的烧造工艺。

最厉害的是做旧手段,对方是用了一件元代磁州窑四系瓶真器的胎底,再在上面接了新胎。

在古陶瓷器物鉴定方面,大多数鉴定专家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瓷器的底部,因为这里大多数都不会防釉,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落款、胎质,之后,他们才会观察整件器物的纹饰风格,釉色圆润程度等等。

鉴定专家们听到他的解释后,再去细细鉴定,果然发现了端倪。

经过了这一次事件,夏振宇的鉴定名声,在文博界里扶摇直上,很多鉴定专家都自愧不如。

如今,夏振宇都亲口承认,他也看不出6号作品的修复痕迹,只能凭着感觉去猜测,那他们也不一定能够看得出修复痕迹来。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件无痕修复作品!”

夏振宇略微有些不舍地将这只茶盏放回到桌面上,似有些轻松地说了一句,

“在座的都是修复行业的老专家,我看不出来,也许你们能看得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