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皇上规定的时间不多了,这一次,咱们直接开十窑,每一窑的蓝釉浆的分量都要有所不同。上釉工们,趁着这段时间,还是要多多练习吹釉技巧,谁敢懈怠,小心我不客气!”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这一次要是还造不出上好的瓷钵来,大家都等着脑袋落地吧,连我也不例外!”
话音一落,整个御窑厂里寂静无声。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都开始忙得昏天暗地起来,一处处窑口,白天是烟云蔽日,晚上则是火光映天。
又一个月过去了,郎永平不知道砸碎了多少瓷坯,也不知道惩罚了几个偷懒怠工的窑工,但不管怎样,总算是到了开窑的时候。
十窑瓷钵,一窑一窑地开启,郎永平阴沉着脸,和赵贾两人一路走过去。
当开到第七窑时,两个人都同时停下了脚步,他们看到,这一窑烧造出来的钵碗,蓝如大海,让人一望就忍不住深陷其中,上面空余出来的白釉朦朦胧胧、星星点点,就好像飘落的雪花隐于其中。
简直是巧夺天工!
郎永平和赵贾互相对望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喜之色,没错,就是它了!
“督陶大人,这钵碗如今已不能称之为蓝釉钵,该取个什么名字比较合适呢?”
郎永平拿起一只钵碗,一边细细地看着,一边问道。
赵贾怔了怔,随即摆了摆手,失笑道:“取名这事,可不是咱家该做的,连这厂子都是皇上的,这瓷钵自然也应该由皇上来赐名!”
“不错,不错,是下官唐突了。”
郎永平点了点头,心说,这中官不愧是伺候皇上的啊,真会拍马屁。
半个月后,这一批新瓷钵和其它青花瓷钵就装箱运到了浔阳,然后从水路直接北上,送到了京城。
果然,宣德皇帝朱瞻基对那些平常样式的钵碗兴趣缺缺,但对这新创出来的钵碗爱不释手,他看到赵贾一同呈送上来的奏折上奏明了这新瓷研创的经过,还请求他赐名一事,十分高兴。
他说道:“吹釉吹釉,这蓝釉浆是从竹筒里被出来,然后飘洒到瓷钵器表的,既然要赐名,不如就叫洒蓝釉钵吧。”
洒蓝釉的名字便就此传了下来。
不过,由于洒蓝釉瓷器上的白釉像飘落的雪花,因此,又有人将洒蓝釉称之为“雪花釉”。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德皇帝朱瞻基染上了不明之症,很快就驾崩了。
朱瞻基死后,掷骰子的游戏不再流行,之后的皇帝也曾下令烧制过洒蓝釉瓷器,不过由于洒蓝釉工艺复杂,成功率极低,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太高,所以宣德之后,洒蓝釉就停烧了……
一直到清朝康熙时,景市御窑厂又开始重新研制复烧洒蓝釉瓷器,经过努力,最终复烧成功。
清康乾时期的洒蓝釉瓷器呈色稳定,做工精细,很多辅以金彩装饰,也有少量辅以五彩和釉里红装饰。而到了清代后期时,洒蓝釉瓷器的烧造水平开始有所下降,瓷胎和釉色等方面都无法与清早期时的器物相比。
第685章 他们是故意的
明朝宣德款的洒蓝釉瓷器数量极少,在经过将近600年的颠沛流离之后,流传至今的就更为稀少了。
据向南所知,目前已知的,全世界仅剩下四件大明宣德年制洒蓝釉瓷器。
一件宣德洒蓝釉钵,收藏在京城首都博物馆;一件宣德洒蓝釉暗花云龙纹钵,藏在津门博物馆;第三件则是明代洒蓝刻莲塘鱼藻纹碗,藏于宝岛中山博物院;最后一件也是宣德洒蓝釉暗花云龙纹钵,则是在一位仇姓的rs收藏家手中。
1980年11月25日,仇姓收藏家手中的这件洒蓝釉,出现在了香江艺术品拍卖会上,被香江赵氏以370万港币所拍得。
向南看着面前的这些洒蓝釉碎片,心中感慨万千,没想到在这里,还能亲手修复一件明朝宣德款的洒蓝釉钵,何其幸哉?
他深吸了一口气,将脑海中的种种思绪全都抛到一边,然后开始认认真真地修复起这件难得的瓷器来。
这一件洒蓝釉钵,向南刻意放慢了修复速度,倒不是因为它的珍贵稀少——实际上,之前他在南海一号博物馆里修复的那只宋代曜变天目盏,并不会比洒蓝釉钵更差——而是一直在思考如何作色、仿釉。
洒蓝釉钵上的釉色,是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的,这样形成的斑点,厚薄不均、深浅不同,而这恰恰是洒蓝釉最大的特点。
但对于向南这些修复师而言,这种厚薄不均、深陷不同的斑点反倒成了修复上的难点。
待到快下班时,这件洒蓝釉钵在向南的手上,已经完成了打底工艺,而此刻他也已经想到了如何给洒蓝釉进行仿釉处理。
“老师,下班了。”
向南还在想着,站在不远处的覃小天轻声喊了一句。
“哦,好,我收拾一下。”
向南转头瞥了他一眼,很快就将工作台收拾干净,然后走到洗手池边洗了洗手,然后就拎起背包和姚嘉莹等人一起出了修复室。
唐伟才和卫东海等人也跟着出了门。
“向专家,这批古陶瓷文物明天差不多就全部修复好了,你们应该也很快就要离开了吧?”
唐伟才快走几步,赶了上来,转头看了看向南,笑着问道。
向南点了点头,笑道:“嗯,差不多吧,公司那边也积压了不少残损古陶瓷器了,得赶紧赶回去处理了。”
“你们一走,我们这几个又得变回以前的日子了,还真是舍不得你们。”
唐伟才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些天来,他和卫东海两个人私下里也聊过很多次,有向南这帮人在,他们都感觉有了主心骨一样,修复起文物来,都比以前大胆多了,反正有向南兜着,修复出了问题,向南也都有能力帮忙解决,以至于连自己都能明显感觉得到,自己的文物修复水平在缓慢提升着。
心思一放开,这一多月以来,反倒什么错误都没犯,还真是应了那句话:有多大的胆子,就能做多大的事。
可等到向南走了,估计自己这帮人做起事来,又要变得像以前一样缩手缩脚了。
覃小天听他这么一说,忍不住开起了玩笑:“唐老师,你们要真舍不得,干脆到魔都来跟我们做同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