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天坑(1 / 2)

归一 风御九秋 1775 字 4天前

三族众人都留在原地,只是盯着他往北去,并没有前去追赶。

到得无人处,吴中元立刻施出了风行术,以最快的速度往东北方向移动,此前他之所以不选择跟随姜南去牛族,乃是担心自己去了牛族会给牛族带去灾祸,他现在不但对吴熬构成了威胁,还对黎泰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牛族若是收留了他,在吴熬和黎泰看来就等同养虎为患,极有可能联手进攻牛族。

黎泰和吴熬之所以同意他独自离去,乃是因为他失去了牛族的庇护之后,他们可以暗中寻找加害。

而牛族之所以同意他离开,也是考虑到他是个烫手的山芋,留在牛族很可能会给牛族带去灾祸。

他并没有既定的去处,之所以改道东北,是因为不久之前青龍甲就消失在了北方天际,他若是也往北跑,很容易被人找到。

没跑多久吴中元就停了下来,他原本是想往远处跑的,跑的越远越好,但是在看到那处有瘴气萦绕的天坑之后,临时改变了主意。

都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实则很多人都误解了这句话的意思,所谓危险并不是对方可能找到的地方,而是对方不敢涉足的地方,这处天坑就符合这一条件,天坑上面萦绕的瘴气是有毒的,大部分人对此处都会退避三舍。

此外,他的身份现在已经公之于众,所有人都知道他处境危险,也都知道他知道自己的处境很危险,按照常理推断,他一定会往远处走,因为走的越远,敌人找到他的可能性就越小,没人想到他会如此大胆的藏在附近,这其实已经不能用大胆来形容了,应该说没人能想到他会作死一般的留在附近。

想及此处,便走到悬崖边查看天坑的情况,天坑呈不规则的圆形,约有百步方圆,天坑并不是垂直向下的,而是略微歪斜,天坑西侧内凹,东侧外凸,但不管是内凹还是外凸,幅度都并不大,石壁上有裂缝,勉强可以攀附着向下挪移。

观察过后,他决定留在此处,除了之前想到的那些,令他决定留在这里的原因还有一个,他太累了,人不是汽车,哪怕一直有灵气补充,身体也承受不住长时间的超负荷奔跑。

在爬下去之前,吴中元又往远处捡了块石头,不能自近处捡,容易被人发现痕迹。

哪怕自远处捡,也必须将取走石头之后留下的小坑埋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也不知道对手能细心到什么程度。

往下扔也不能随便扔,得擦去石头上附着的泥土,不然这些泥土会残留在石壁上,遇到细心之人也可能暴露自己的行踪。

仓促之间想要捡一块圆形的石头是不太现实的,他捡的这块石头形状相对规则一些,贴着石壁放手之后,石头向下滚落。

起初是相对连贯的撞击声,随后石头碰撞石壁的撞击声越来越急促,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越往下越陡峭,而是石头向下滚落有重力加速。

撞击的频率越来越快,撞击的声音越来越小,直至最后声音完全消失。

根据自由落体持续的时间是可以大致判断出相对高度的,但是用不规则的石头来滚动尝试就没有公式可以套用了,只能大致确定两点,一是这处天坑非常深,深度绝对在百米以上,一百米就是三十多层楼的高度,这是个很惊人的深度。

二是这处天坑的形状非常奇怪,是斜着下去的,而且一直是同一个角度斜着下去的,与所有已知的天坑形态都不一样。

下去之前还得确定一个问题,那就是下去之后能不能上来,根据天坑东侧石壁的倾斜角度来看,还是可以爬上来的,普通人肯定不成,但他会轻功,爬上来还是比较从容的。

石壁上长着一棵树,位于瘴气的笼罩之中,之前是自远处看的,感觉不是很大,此番自近处看,足有碗口粗细,是棵松树。

为免碰掉松针,下行时就没有攀附那棵松树,而是抠抓着石壁缝隙缓慢下行。

瘴气的厚度约有两米左右,有些像雾气,但比雾气要浓一些,穿过瘴气,视线恢复正常。

转头下望,可以看到下面的石缝里还有不少树木,大多分布在石壁的南北两侧,粗的有一抱粗细,多为松树,植物都有趋光性,所以这些树木都是往上生长的。

下行十几丈,吴中元发现了一处天然山洞,山洞位于石壁北侧区域,不大,只有四五个平方,形状并不规则,在山洞四壁上还残留着一些枯死腐朽的树根。

这些错杂盘绕的树根表明这处山洞的外面原本生长着一株很大的树木,风吹日晒和温差变化令石壁出现了细小的缝隙,树根就沿着这些缝隙向石壁内部探伸,天长日久,石壁的缝隙越来越大,而外面的树木也越来越重,最终不堪重负,拖带着树根缠裹的巨大石块儿一同坠入坑底。

这可是处好所在,自里面不但可以直身站立,还能从容躺卧,而且上面还有几棵松树遮挡,便是有人下到瘴气以下也很难发现这处山洞。

山洞里非常干净,连泡鸟粪都没有,天坑里的温度也比外面高,只是地面有些不平,也没什么东西铺垫,不过这已经很好了,卸下弓箭,倚着石壁坐下,终于可以松口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