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声、钟声纷纷响起,秋大祭开始了。
人们更乐于称之为秋大祭而非尝祀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不仅仅是朝中那些老东西们的一次盛会,更是民间的大盛事。在秋收的季节,八月十五这一天,敬白帝中秋大庙会会在全国各地开展,各地庙市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不过这些跟要在东陵参加一上午尝祀的庄赦,关系不是很大。
他从八月十二开始,每日斋戒,待到十四日,白天睡上一觉,晚上一夜不眠,子时前后前往钦天监,熏香沐浴,随后一同前往东陵准备尝祀。
他一个灵台郎自然不太需要做些什么,他们几个有职务的官员只需要坐在那里等仪式开始就行,真正忙的是那些隶属于钦天监的小吏。
庄赦打了个盹,醒来时,一切已经准备妥当,周围满是竖起的金边素色旗帜顺着西风飘扬,面前是一处低于周围地面的“坎”。
垒木为坛,挖地为坎,祭日用坛,祭月用坎,而尝祀是祭秋,也就是阴祭,用的自然就是坎。
这处坎深两米,成方形,四边是台阶,土壁上已经贴好了青砖,而坎周围,是三个木造的大台子,空着的一面正对着皇族所坐的高台。祭祀用的牲畜野兽也都已经准备妥当,九座大鼎除了岱州鼎是现做的一座青铜大鼎以外,其他的都是上古时期留下的鼎,与岱州的兖皇鼎是同一年代的。
除此之外,远处高台的长案上,还摆着数种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的食器酒器,尝祀上午是祭祀,但是下午实际上就是在这里召开的宴会,到那时,庄赦他们这一众小官基本上就可以走了。
实际上他需要做的,只是站在专门给他们灵台郎准备的位置上就可以了,看着这一切。
皇帝身着白底金绣龙袍,带着同样身披白色礼服,头戴凤冠的安皇后走在最前,身后跟着的,是三位皇子和一位公主。他们跟着皇帝一同走上登到高台顶端的玉阶,随后跟着的,先是太师安蓝和少傅孙正然,再往后,按照官衔纷纷登上了高台上,最顶端的平台,只有皇帝一家和安蓝,旁边修了一个稍微低一点的小平台是孙正然的席位,其他正三品以上的大员,都坐在再往下的一层平台上,食器酒器的规格也都比上一层差上很多。
但凡明眼人都能看出,最顶层的各种器具配套都是天子礼,而孙正然的则是诸侯礼,再往下的百官们的食器酒器和玉器之类的东西则多以士大夫礼的标准来配置。
大内侍孟伦朗读完祭文之后,整个尝祀仪式,就开始了。
四位官正站在坎边各执一角,周围的乐班伶人纷纷奏乐,口中唱起《永和》乐章。坎四边各有擎旗者十人,舞铃者四人,执香者三人,皆身穿白袍头戴玉冠,
而站在台子正中的清本官正,则手执拂尘,闭眼立在原地,周围的另外四位官正都口中念念有词,庄赦离坎较远,听不清念得是些什么,但是他隐约间有些不祥的预感。如果他们口中念得东西是祭文之类的,那自然会朗声念出,那数丈高台之上的皇帝都能听个清清楚楚,但是他们这样藏藏掖掖念出的东西,八成是有实际用处的咒文,诸如驱鬼请神之类。
以前的大祭,从来都不是这样的。
清本将拂尘在空中甩了一圈,他面前摆着一个小祭案,上面用青铜的礼器盛着六谷糕、六畜肉、六禽糜。正中间是一个鼎状的香炉。清本手中摸出三根香来,拂尘在上面一甩,纷纷点燃,然后一根根插进香炉之中,随后他仰头望天,似乎在等待这什么。
庄赦站在他的位置上,突然全身一震,似乎是感受到了什么一般,也抬头望向天空。刚刚还万里无云天高云淡的一片蓝天,此刻不知为何突然乌云密布,皇帝和百官头上纷纷张起罗伞免得他们被雨淋到。
清本站在案子前,单手立掌,拂尘搭在臂上,口中朗声念道“臣清心沥志,集气会神,再拜上香,以虔盟誓。”
话音刚落,周围擎香者手中的通天香光芒大作,冒出的烟尘如祥云般笼罩住了整个坎周围,而清本脚下用力一跺,高声道“臣乃太上之子,久行清净,诚测天心,难离凡尘,愿救万民。臣虔诚拜告,有事上闻,伏愿真慈俯垂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