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一剑可斩剑仙(1 / 2)

方流年并不意外,只是略有悲戚的看着师妹,没来由的想起了当年离开青城山时的画面。

那一日,先生上青城,和师祖下了一局棋。

选择带自己下山。

说有机会洗清祖父方希直的冤屈。

于是自己去了。

公孙止水也想了起来。

下山前,师姐方流年曾轻轻摸了摸自己的羊角鬓发,笑了起来,充满哀伤的笑意,声音很温暖,“流年止水,师妹,你可一定要记着,咱们是姐妹啊。”

师姐说完毅然转身,负剑下山。

这些年师姐仿佛人间蒸发,再无丝毫踪影,直到在江秋州发现老铁那个在青楼里的老相好,一个青龙会小龙头竟然是师姐的徒弟。

公孙止水这一次来蜀中,其实隐然有预感。

只不过当方流年出现时,她还是有些难以接受,曾经的师姐,为何会自甘堕落,屈服在黑衣文人之下,成了青龙会的大龙头?

公孙止水上前了一步,拦住方流年,“师姐,为什么?”

方流年一手按住如墨长剑的剑柄,神色宁静,“师妹,让开,我知道你这些年游历江湖,剑道拔高极快,但绝然不是我对手。”

不解释。

因为这是一个言辞解释很苍白的真相。

自己没错。

祖父没错。

可在顺宗和女帝眼中,他俩大概也是没错的罢。

也许在天下人眼中,也没错。

毕竟盛世是事实,而赵飒若为帝,能打造出这一场煌煌盛世?

公孙止水亦按住如墨长剑的剑柄,姿态和方流年如出一辙,神色坚毅,“师姐,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堕落至此,然而大局已定,师妹绝对不愿意看见你明治黑暗,还要纵身深渊。”

方流年沉默了片刻,缓缓撤剑。

“我杀不了女帝,今日只能杀了李汝鱼泄愤,这虽然没有道理,但我总需要给我那长眠九泉之下的祖父一个交代。”

无论祖父需不需要。

实际上,这更像是对自己这些年碌碌奔波的交代。

否则,不啻于自己否认自己。

公孙止水犹豫了片刻,回头看了一眼那个负手恬静的男子,不知道为何,脑海里忽然就浮现出乘白鹤而来,他将自己搂在怀中的那一幕。

于是毅然决然的缓缓拔剑,“师姐,我会阻止你。”

但不会杀你。

因为你是我这世上,除了师祖之外,最后的亲人。

方流年眼神奇怪,不甘心的问了一句为什么。

公孙止水不知道如何回答。

方流年却已然明白了什么,师父张焦死在春风关,实际上就死在李汝鱼的手中,恩师如父,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然而公孙止水都能放下。

还能有什么为什么?

终究是男女那点事。

尽管师父张焦从某种程度来说,应该是死在徐继业的阴谋之下,怨不得李汝鱼,但这恰恰最能首富单纯的师妹。

只怕她也还不明白,为何愿意为了李汝鱼拔剑和自己相向。

事已至此,千言万语皆苍白。

唯有出剑。

方流年也不欲杀公孙止水,她只想尽管让师父丧失舞剑之力,如此,自己还能有时间和机会向李汝鱼出剑。

两声娇叱。

两道黑虹破空而起。

同门师姐妹,今日拔剑相向,为一个共同的男人。

演武场很大。

公孙止水和方流年之战,并没有波及到李汝鱼,此刻依然负手站在演武场上,看了一眼赵长衣,旋即目光落在青衣唐诗身上,“拔剑?”

青衣唐诗的目光,却看向演武场的南方,略有警惕。

李汝鱼也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同寻常。

回首看去,便见演武场南墙上,出现无数细小的电光霹雳,围绕着人高的矩形,有如细小烟花闪烁的焰火。

又如一座门。

门?

李汝鱼猛然醒悟,有人要从里面出来。

是谁?

青衣唐诗看了一眼黑衣文人,道:“先生,宋词要来了。”

李汝鱼感知不到那个道法之门里的玄妙,但唐诗知道,她甚至能感受到其中跨越空间之人的气息,正是当年朝夕相处的红衣宋词。

黑衣文人不屑的哼了一声,“我不许,她不能来!”

在大凉天下多年,黑衣文人终于第一次出手,但见他挥袖,黑衣袖口卷起一阵疾风,王府后一座小院子里,那株被青衣唐诗细心呵护照料的死亡之花无风自摇。

王府之上,倏然升起一层看不见的光幕。

演武场南墙之上那道由细碎闪电形成的门,刹那之间消失。

临安,夕照山小院子里,赤脚的女冠脸色大变,不假思索,倏然间伸手往面前是虚空里抓,旋即向后一甩,便将一身红衣的宋词甩了出来。

一身红衣的宋词更红。

浑身上下遍布着无数细小伤痕,鲜血淋漓,脸色痛苦而茫然。

一旁的毛秋晴和小小亦是不明所以。

女冠叹了口气,“万幸我见机得快,若是再慢上三五息,只怕拉出来就不是完整的宋词,而是支离破碎的血肉。”

宋词这才一身后怕。

先前自己被谢晚溪的这位道家师父,以无上道法跨越千里,欲要直接破开虚空出现在锦官城的王宫之中,不料忽然置身于罡风乱流之中。

顿如凌迟。

旋即又被一只手拉了出来。

女冠叹气,“果然还是小看了黑衣文人,不仅仅是文人,更是道家高人,想要直接去锦官城王府,甚至去锦官城都不可能。”

小小一脸焦急,“那可怎么办,鱼哥儿会不会有危险?”

女帝想了想,默不作声。

已经被黑衣文人察觉,无论自己将宋词送到锦官城外任何地方,都有可能被他破坏,那时候只怕就没这么好的运气。

也许宋词真的会死。

但宋词不去,李汝鱼会不会死?

青衣唐诗的剑,究竟有多高?

这是一个未知的答案,大凉三十三剑客图,并没有悬名青衣唐诗,但她既然是黑衣文人贴身的丫鬟,必然是最后的凭仗。

剑道很可能高到一个想不到的程度。

按照宋词的说法,她不知道青衣唐诗从何处来,更从没见过青衣唐诗出剑,只是隐约记起当年先生在自己还没成为太子储妃时说过一剑趣事。

自己当时没太在意。

现在想来,这件事恐怕就预示着唐诗的剑道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