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忧心忡忡(1 / 2)

大明崇祯三年1月26日。

新年的新气象还没见到,一本折子就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朱由检一脸阴郁站在御台上,一把将红皮折子扔在百官面前。

这是都察院浙江道御史林兴玉上的折子,折子上说新年之际,江浙一带的士大夫过着宴安鸩毒,骄奢淫逸的生活。

秦淮河畔,妓家所居的河房开宴沿宾,樽酒不空,歌姬的翡翠鸳鸯与书生的乌巾紫裘相交错,盛于一时。

江南士子风流倜傥,这没什么。

问题在于现在举国上下奉行节俭,江浙一代却大兴靡靡之音,摆明了跟朝廷唱反调。

“即刻罢免浙江布政使汪九直之职,由锦衣卫捉其入京,浙省大小官吏罚俸三月,江浙一带士子不准参加今年科举,通报其他各省要引以为戒。”

“陛下圣明。”百官齐齐拜道。

朱由检坐回到龙椅上,平复自己的心情,江浙士子的花天酒地让他恼怒,最让他无法忍受的是另一份奏折。

自东林党失势以后,其他各党开始不安分起来,他能看着朝堂上的党政,却无法阻止各省的党派争斗。

就拿尚书省的官员来说,家乡在同一省的官员相互之间的关系就要近一些,以后就会形成党派。

民间士子还没有党争苗头,但他们玩起了清议,清议早在东汉末年就有了,当时东汉士子们聚在一起表达自己对现实统治的不满,希望引起统治者的重视,来挽救外戚和宦官专权下走向覆灭的东汉王朝。

这种因外戚、宦官、地主豪强刺激下的产物,在如今的大明爆发了。

参加清议的士子们在当地举人、秀才们的带领下对朝廷各方各面进行批判,一群连吏都不是的文人骚客把自己当圣人了,聚在一起就不说朝廷一句好。

光是议论朝廷这也已经触及到朱由检的底线,他们批判朝廷的文臣武将,比如他们说驻守出云的几个的军团长纵容麾下兵卒抢夺财物,为帝国军队之耻。

这帮读书人没有官身,却能影响民间舆论,驻守出云的士兵家人们也被邻居嘲笑说,‘你家儿子在出云当强盗呢。’

这点是朱由检无法忍受的,帝国士兵的尊严不容诋毁,而且连日来他已经收到三封辞官奏表。

朱由检拿起三本辞官奏表道:“这三个要辞官的,朕一个也不准,回去好好处理公务不要被那些贱人的闲言碎语影响了。”

百官都知道天子动了真怒,连贱人俩字都说出来了,那帮读书人做的太过了,辞官的三人却感到尤为心安,天子这个态度让他们坚定了效忠之心。

“卫鹳。”

“臣在!”穿着红色团领官袍的卫鹳走出班列。

“朕打算把宣传部改为监察部,除了以前的宣扬教化之外,再拨你1000军卒,负责抓捕各省讽议朝政的士子。

没功名的以后不准参加科举,更不准进入大学研习,有功名的罢免全部功名,同样不准科举和进大学,并每人处十两银子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