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村中行走(1 / 2)

天子亲赴河南祭奠大臣的消息通过报社宣传,很快在国内引起一片波澜。

天子扶棺,万军护送,此等殊荣谁人不羡?

报纸上同样报道了袁可立的生平事迹,一桩桩、一件件功绩在报社编辑的妙笔下广为流传。

朱由检一边让人推动舆论发展的同时,一边在视察河南等地的民生。

河南地处中原,地势平坦,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相对风调雨顺,适宜人类生息繁衍,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可河南最容易闹灾荒,小冰河时期灾荒情况犹为严重,一两个月不下雨都是常事,最近两年开始大规模种植土豆等耐旱作物情况稍有好转,但仍需外省粮食支援。

赤红的天空下,朱由检站在种满土豆的农田里行走,弯腰抓起一把干得掉渣的泥土,又扔到一边,对身后的当地知县道:“这么干的土能种出粮食么?”

知县道:“回禀陛下,没问题的,土虽然干,百姓们还可以挑水来浇,土豆主要在播种期和孕蕊开花期需要的水多些,等发芽了就不需要太多水了,百姓们也可清闲些。”

“既要挑水何不修水渠引水过来?”

“陛下,需要水的地方太多了,附近的几条大河得不到雨水补充,再修渠引水,水干的更快啊。”

朱由检恍然的点头,天不下雨他也没办法,就河南现在的干旱气候,空气的湿润度不够,就是人工降雨也下不了几滴,还是得等自然降雨。

“除了少水之外还有什么问题?”

知县想都不想就回道:“首属蝗灾!几万蝗虫袭来时遮天蔽日一般,所过之处连草皮都啃干净了,土豆发芽虽有大棚防护,也难免不受到损失。”

“今年县内粮食够么?”

“需州府拨给百石。”

“知道了,朕会下旨让免除河南、陕西两地今年的税赋。”

朱由检站在田地里,望着天空的血色穹苍,感到肩上担子更重了,来之前他还想,大规模种植耐旱作物后,河南等地最起码能做到自给自足,亲眼来这看看才知道情况比他想象的糟糕太多。

再耐旱的农作物也得有水才能生长,现在是天不下雨,水不够,现在还能挑水浇田,等河干了就万事皆休了。

老百姓辛苦种田,还得看老天的脸色,不下雨也就罢了,再来一场蝗灾草皮都给你啃干净了,从他站着的位置到地平线那边,连点绿色都看不见。

“附近有村子么?”

“前边两里有个小村子。”

“带朕去看看。”

朱由检一行不过数十骑,虽披坚持锐,乍看上去只是一支装备精良的骑兵队,几十名骑兵进村可是大新闻,村民们好奇的爬上院墙彪悍的骑兵队。

村里的孩子望着金吾卫骑士的铠甲发出羡艳的赞叹,清一色的八尺高的战马,威武的铠甲让人望而生畏,金属兵器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几十骑聚集在一起,除了战马响鼻外没一丝杂音,古时代的男儿想的大都是横刀立马,扬名北疆,骨子里对骑士们充满了敬畏,而不像后世那样毛还没长全就想着当网红。

“王老五,赶紧过来拜见上差。”知县唤来一个布衣老叟,老叟拄着拐棍一瘸一拐的走到朱由检马下拜道:“三里村村长王老五拜见上差,敢问上差此来何为?”

“随便走走看看,老人家劳烦你带我们在村里走走。”

“上差请。”

村长带着朱由检一行在村里行走,长时间在紫禁城生活的朱由检难得见到底层百姓的疾苦,连年大灾让百姓生活困苦。

为了不被饿死,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房子破了也没钱修理,随便找点枯草破瓦搭上勉强住着,百姓的衣服更是破烂不堪,毫不夸张的讲当抹布都嫌脏。

在村里走了一圈,连鸡鸣狗叫声都没听见,要不是百姓眼神里还有对生活期盼的神采,朱由检还以为自己这是到了清末呢。

“老婆子,快把咱家那只鸡宰了给上差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