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领着他们朝厢房走去,太一观占地面积广阔,山上阳光充足,夏天鸟语花香,冬天躺在摇椅晒太阳,身上暖烘烘,是个养生的好地方。
只是晚上山风凌厉,念到女客身子娇弱,道观住持事先让人将暖阁收拾干净,作为凌小小和朱慈烜的临时居所。
走到厢房门口,住持驻足,对两人道:“稍候会有人送食物来,清淡小菜,二位香主不要怪责。”
“住持费心了。”
朱慈烜朝住持老道士俯首拜谢,他看了眼周围,有很多晚来的香客都选择在道观住下,他对此有个疑惑:“敢问住持,朝廷每年给道观拨款,这些香客在此居住的费用也是由朝廷来出?”
老道士倚着门,笑呵呵道:“怎么可能,朝廷在用钱的方面看得很紧,除了观中道士的用度剩不下几个钱。
在道观留宿的香客一般都会多给些香火钱,这些足可支撑他们的开销了。”、
凌小小插话道:“我听说观中也会收留一些无家可归的,曾经甚至有些在山道上乞讨的人他们也会来住,道观也全都接受了。”
“女香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若是真有困难要暂住些时日的香主都会提早说明,居住的日子里也会帮着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那些在山道上乞讨的乞丐,年轻些的观中通知官府送他们移民去了西边,年长者留他们在观中居住,平日在山道上让他们给上山的香客分发一点水。
两位香主上山时看到的那些人他们以前就是山道上乞讨的乞丐,要是他们中有人偷盗,也会被扭送官府。”
听道长说完两人这才恍然,朱慈烜这次明白为什么他的父皇如此支持道教,他说道:“以前就听人说,盛世不见道,乱世不见佛,现在看来所言非虚。”
老道士说:“国家与道教本为一体,国家有难,道家子弟不会坐视不理,那从莫卧儿传过来的佛教弟子他们认为自己是方外之人,与世无争,自然在乱世里见不到他们。”
朱慈烜不由想起自己的祖宗朱元璋小时候的经历,朱元璋家破人亡之后来到寺庙里,每天晚上别的和尚睡觉之后,只有朱元璋依旧在大雄宝殿里守着佛像添灯油。
这不是因为他有多信这些泥胎塑的家伙,而是被其他和尚欺负,殿内的长明灯不能灭,就要有人看着定时添加灯油,这熬夜的活是朱元璋最常干的。
就算到庙里揭不开锅的时候,和尚们都要出去化缘,每个和尚都有自己化缘的地盘,朱元璋的地盘就是最贫瘠的那块。
就是因为朱元璋的这些经历,大明的皇帝们对佛教都没什么敬仰之心。
老道士走了之后,两人走进屋内,屋子的门是虚掩着的,推开门,里边有一个头上留着个发髻的道童像个辛勤的小蜜蜂一样忙个不停。
这道童也就八九岁大,看她认真收拾的样子,凌小小忍不住笑着问道:“小道长,你叫什么名字?”
“回女施主的话,我叫悟空。”
看着眼前这个有些可爱的小姑娘居然叫这么个名字,凌小小惊讶道:“这名字谁给你起的?”
“师兄们都这么叫。”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