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的科举日常 第137节(1 / 2)

但二堂哥启称却不是个好性子的,这些年一直明里暗里的和三堂哥启夜比较,奈何处处都比不过,怕是早就心理变态了。

元夫人就直说了:“启称考了这么多年,终于考上秀才,与启夜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还没来得及高兴呢,启夜后脚就成了举人,启称的性子必然是不甘心的,这不,在背后撺掇着你二婶儿,将启夜的差事给搅黄了。”

末了,元夫人又补了一句:“还有启光,小时候在学堂经常被你揍的那个,今年十九了,说了几门亲事,他都看不上,一事无成,身上只有个童生功名,加上时不时回娘家炫耀一趟的玉绣。

这么闹心的一家子,我要是你二叔,也是不能放心闭眼的。”

锦绣听得一脑门的官司,闻言只讷讷道:“如此也不全然是坏处,至少二叔他老人家现如今瞧着,是不放心去的。”

话音刚落,就被元老爷给收拾了:“小兔崽子怎么说话呢?你爹我就这一个亲兄弟,跟你说这些事是让你心里有个章程,不是让你看笑话的!

你这是在笑话你二叔吗?不,你这是在笑话我这个当爹的!真是一天不打上房揭瓦,我的鸡毛毯子呢?兰娘你去将我的鸡毛掸子拿来!”

第129章 果酒蔗糖 拍马屁

元老爷一来也没急着做什么, 反倒是在谢六的带领下,一大一小,两人将明安府周围逛了个明明白白。

谢六尤其喜欢那个非常自由开放, 什么都能寻摸到的综合性市场, 而元老爷本人则喜欢小吃街,且两人都对明安府内的公车有着谜之喜爱,放着自家好好的马车和现成的车夫不要。

荷包里装满里零零碎碎的铜板儿,和人挤公车唠嗑儿,好似有数不尽的乐趣。

谢六对元老爷抱怨道:“您老人家肯定不知道我这差事做的有多艰难,就说那随地带大小便的事儿吧,我盯着人将公厕建成,里面的抽水设施做的多好啊,解完手, 就随手一拉,秽物都被冲洗的干干净净。

偏就有人不会用, 说了也听不明白,还要人亲自在旁边给讲解, 您说我容易吗?

这都不是最让人生气的, 还有那明明放着现成的茅厕不用, 非要东躲西藏, 随地大小便的,怎么说都不听, 最后没办法,我只能让人放出话去, 每个公厕门口,每天随机给前去上茅房的人发放二十个铜板儿。

嘿,您猜怎么着?有那铜板儿吊着, 倒是所有人都去公厕了,但为了二十个铜板儿,有些人一个时辰愣是上了十二次茅房,被人逮到了好几次还嘴硬不承认,更气人了!”

谢六嘴上说的抱怨,脸上满是骄傲,把他和全城人斗智斗勇的事儿挑着能拿得出手的说给元老爷听,心下等着一大波夸奖来袭。

元老爷听的眼睛都眯成一条缝儿了,听罢摸摸谢六脑袋:“你是个好孩子。”

简单一个举动,让谢六突然感性的红了眼眶,有句话不过脑子脱口而出:“您要是我爹就好了。”

说罢觉得不好意思,急忙找补:“我的意思是,我爹从没这么摸过我的头,也从没这么夸奖我,他只会嫌弃我闯祸,又不告诉我怎么做才是对的,等我闯了祸,又拿着棍子在所有人面前教训我。”

谢六本来不觉得有什么,突然这么一说,也觉得自己有些可怜,脑袋都耷拉下来不想动弹了。

元老爷拍拍谢六肩膀,没就着这个话题继续说下去:“走吧,不是说明安府就没你不知道的地方吗?今儿还准备去看看府城最大的制糖作坊呢。”

谢六一听又打起精神跟上元老爷的脚步:“这个您还真难不倒我,不过我跟您说,熬糖是个技术活儿,还是个苦力活儿,我听人说,年景不好的时候,甘蔗没长成,本身就干巴巴的,里面的糖分少的可怜。

往年三十斤甘蔗熬一斤糖,到了那种年景,五十斤都不定能熬出一斤呢,加上人力还有柴火的花用,入不敷出,不划算的很。

整个明安府就只有一家会熬糖,可惜他们家的日子好像也不好过,全家都跟着人去乡下修梯田做工去了,家里大概只有一个干活儿不利索的老爷子看家!”

谢六絮絮叨叨的说了半天,将自己提前打听好的全说了,最后期期艾艾道:“伯父,之前我跟您说的话,您别跟元兄说。”

元老爷一看这怂叽叽的样子,心里实在想不明白,好好的一个孩子,怎么在侯府就给养成这样子了呢?要不是天性善良,怕是作奸犯科的事儿早就跟着京城那一帮子人做了无数了。

面上含糊的应下了:“不会让锦绣知道你想当他兄长的。”

谢六这才放心。

但他不知道,元老爷前脚答应了他,后脚回家就跟锦绣讲了事情的原委。

锦绣听罢眼神微眯:“看来是手头的事情太少,人太闲,才有闲工夫想三想四。”

转而又说元老爷:“爹,您都答应谢六不说了,现在又告诉我,不好吧?您老打的什么主意?”

元老爷笑眯眯的摆手:“我只说了不告诉你,他想做你兄长一事,并未答应帮他保密,他想做我儿子一事,一码归一码,不能混为一谈,爹这是让你有时间多多关怀好友的生活健康问题,能有什么打算?”

锦绣没看出元老爷面上有何想法,于是转而问起了正经问题:“今儿蔗糖作坊看的如何了?”

元老爷叹口气,摸着胖乎乎的肚皮道:“本来咱们家的身份,不好在你管理的州府内大肆捞钱的,对你名声不好,爹本想着若是本地有制蔗糖的手艺,咱们家可以吃点亏,暗地里帮衬对方一把,咱家就不挣这份儿钱了,不曾想,那家熬糖的手艺,大约是祖上传下来的。

后人经营不善,手艺看起来很多年没有改进过,不是暗中帮衬一把能起来的。这制糖的事,大约还要落到咱们自家头上。”

锦绣道:“没有足够的蔗糖,撑不起果酒的生意,蔗糖厂是一定要办的,具体如何操作,咱们再商议商议吧。”

最后元老爷一咬牙,以一个几乎不赚钱的方式,在明安府城外将这个制糖作坊给办起来。

与此同时,官府放出风声:官府从每家每户收购各色果酒,按照成色定价,成色越好,价格越高。若家中缺少蔗糖酿造果酒的人家,可先去官府登记造册,然后凭借府衙给的条子,去城外的制糖作坊先领取适量蔗糖。等来年家里有了余钱,再将这笔钱还上即可。

且官府为了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已经在城中的综合性市场内,支了好几个小摊子,让专人在那边收购果酒。

交易透明,不存在弄虚作假的成分,该是何等成色,就是什么成色,该给的银钱一文不少。当场交易,钱货两讫,众人都看见了。

有人试探着将家里去年酿造了准备今年给家里老爷子祝寿的桃子酒拿过去,打开一小坛子,差役见他们家酿造的精心,成色好,当场给了个让人非常动心的价格,双方愉快的达成了交易。

见此情景,百姓对官府的这一规定再无可置喙的余地。

这消息对一年四季都有鲜果,路边山上,房前屋后到处都有果树,家家户户,大人小孩儿都会酿造果酒的明安府百姓来说,实乃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反应迟钝的人还在纠结要不要去制糖作坊赊欠蔗糖,反应快的人,已经带领全家老小,将房前屋后的果子摘了,又上山去摘果子,尽自己最大努力,在旁人行动前,先将个头饱满,水分十足的果子摆满了院子。

不管是自家酿酒,还是卖于旁人,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不管是城内百姓还是乡下的村民,在繁忙的做工之余,都沉浸在抢时间酿造果酒的幸福中不可自拔。

果酒的酿造周期短,从十几天到两三个月不等,为了方便买卖,一般同一批酿造的,都会提前挑选几个小坛子单独装起来,到了交易时间,打开小坛子让对方闻一闻,再尝一尝,就能确定自家果酒的成色。

因而到了两月之后,明安府综合性市场内,果酒收购的几个摊子前传来阵阵酒香,卖酒的人自觉排起了长长的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