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族无名 第180节(1 / 2)

庶族无名 王不过霸 3196 字 3天前

陈默点点头,不置可否,他相信这个时候只要自己开口,那愿意给自己送钱的人肯定不少,但这钱可不是白拿的,拿了人家的钱,就得给人办事,到时候有些口子松还是不松,这是个问题。

也因此,不到万不得已,陈默是不愿意开这个口的,人情有时候真的是很麻烦的事情,甚至有时候别人来帮忙你不接受,都有可能惹人。

“尚不到这个时候。”陈默看着赵温笑道:“敌情尚未明了,这个时候,便想着给他们送钱,未免太过高看他们了,子柔先生放心,若有需要,默定不会客气。”

不接受,不拒绝,给双方都留些余地,虽然李儒已经去说降李应、李桓所部,但若是不成功的话,或许真的要用这一招了。

而且羌人部队这个习性不是太好,等关中稳定下来之后,这种事,必须遏制,否则,就算自己吞下了李郭二贼的西凉军,未来也很可能成为自己的弱点,自己的战场可不是在西凉而是在天下!

“既然伯道心中有了计较,那老夫就不多言了,如今长安已下,老夫希望伯道能尽快平定关中,还百姓一片净土。”赵温起身道。

“尽力!”陈默起身一路将赵温送出衙署,看赵温离开方才往回走,看来这长安比之河东要复杂许多了。

第九十四章 游说

槐里,距离长安不过六十里,驻扎于此的,便是李傕堂弟李应,当李儒带着太史慈和典韦赶到槐里时,李应刚刚与郭汜斗过一场,显然,郭汜也知道长安失陷的消息,想要趁势将槐里和鄠县这两支人马吞掉。

“将军有令,先生不得带军队入营。”拦住李儒等人的将士皱眉看了看李儒身后的并州军道。

“劳烦将军在此等候。”李儒看向太史慈,给他使了个眼色。

“喏!”太史慈会意,点点头,自带兵马退开城门范围。

李儒自带典韦入城去见李应。

见到李应时,李应有些疲惫,长安失守,兄长生死不知,这个情况下郭汜又接连跑来攻城,后方粮草已断,这让李应对未来有些茫然。

“先生,许久不见,怎就投了那陈默?”看到李儒,李应有些不快,当先质问道。

“将军虽为李傕从弟,但将军真的以为李傕是成事之主?”李儒不慌不忙的按了按典韦的手臂,示意其莫要冲动,跪坐下来,看着李应道:“自去岁反攻长安以来,这关中成了何等模样,我想不必儒说,将军也该知晓,再这般下去,莫说扫清寰宇,重定中原,以军中将士如今这般样子,恐怕不用太久,便会无粮可用,无财可安军心,将军也非不明理之人,亦是忠义之士,莫非真的要跟那李傕一直走下去,直至灭族?”

“文优,此言太过了!”李应皱眉喝道。

“不论何人占据关中,以李郭二人之罪,夷灭三族绝不为过,届时将军安有幸理?”李儒反问道。

李应虽是李傕堂弟,但为人却比较重义,他昔日曾在赵温麾下为吏,去岁李傕意图杀害赵温时,便是李应多次劝阻,方才保全了赵温性命,也算是福报吧,昨日赵温来见陈默时,提及此事,希望陈默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保李应一命,当时李儒等人尚未出城,陈默亲自去找了一趟李儒,将此事交代了一遍。

当然,前提是李应愿意跟李傕撇清关系,毕竟陈默要掌控朝堂,其他人都可赦免,但李傕、郭汜二人的罪行却是很难赦免的,不但是给天子出气,同时也是给关中士人一个出气口。

“先生为何便觉得,我兄长一定会败?”李应有些烦躁道。

“长安已失,李傕粮草已无根基,久之军心必散,此其一也;其二,李傕麾下之兵,如今加上将军和李桓之兵,也不过三万有余,城也只有槐里、鄠县两座,夹在长安与郭汜之间,腹背受敌,安有幸理?其三,李傕横行关中日久,怨声载道,如今失势,还会有何人帮他?”李儒认真的看着李应道:“若李傕投了郭汜,两人或许会因为我主暂时摈弃前嫌,然将军以为,郭汜是否还会如往日一般与李傕相互信任?若是相互猜忌,又如何与长陵侯相抗?”

“我若能说服兄长……”李应看着李儒。

“将军恐怕很难说服李傕,就算可以,但这西凉诸将之中,任何人都可以赦免,但唯独李傕、郭汜难以赦免,在下此来,是为保将军性命,为李家留下血脉,否则,日后当李傕兵败被擒之日,三族之祸,将军又何以幸免?”李儒沉声道:“此乃李家存亡之际,将军切不可因一时义气留下李家灭族之祸!”

灭族……

李应闻言沉默了,灭族,这对任何人来说,都绝对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事情,但如今好似败局已定,自己又不得不考虑李儒所言,心下有些烦躁道:“先生可否让我考虑一二。”

“这个不忙,但在下不得不提醒将军,若再迟疑下去,待李傕来此,将军就算决定投诚,恐怕也要与李傕兄弟相残了。”李儒不慌不忙的站起身来,看着李应道:“将军,我主不愿看将军与兄弟相残,李傕败局已定,但不该败在将军之手!”

兄弟相残?李应想到要跟李傕对战沙场,心中更是痛苦:“此绝非我所愿也!”

“所以,将军还请早做决断,一旦李傕至此,将军便只有陪李傕一路走到灭族,或是与之沙场决战两条路可选,无论哪一条,都绝非儒之愿也!望将军三思!”李儒沉声道:“在下告辞。”

“先生且慢。”李应叫住李儒,犹豫片刻后道:“若在下愿降,不知陈默会如何待我?”

“李暹与李利兄弟相残,长安破城之时,李进战死沙场,李暹也被皇甫嵩带人射杀,我主可保证,除李傕之外,尽可能保得李家族人不被灭族,将军回长安之后,再去司空府邸向司空求情,当可逃过一劫。”李儒将长安城的情况说了一遍,李家三代算是绝了,不过李应之子不再长安,倒是免过一劫,这也是李儒先来找李应的原因,李傕三人,是李桓和李维之子,很难劝服鄠县。

“唉~”李应沉默半晌之后,点头道:“末将愿意归降长陵侯,却不知该如何做?”

“将军只需带城中兵马出城,将槐里交给太史慈将军驻守,将军率军随我回长安便可,至于其他的事情,将军不必担心,主公自有安排。”李儒微笑道。

长安一丢,李傕大势已去,如今李应归降,接下来李傕就算逃到郭汜那里,也再难有回天之力。

“末将,听凭安排!”李应长叹一声,对着李儒躬身道。

“这便调兵出城吧,留下一些兵马,太史将军手中兵马恐怕不足以抵挡郭汜。”李儒点头笑道。

“喏!”李应点头答应,随即给太史慈留了两千人马协助守城,自带兵马五千,跟随李儒入长安去见陈默。

次日一早,李儒便带着李应回了长安,来见陈默。

对于李应,陈默自然是一阵安抚,又封李应为荡寇校尉,将其麾下五千兵马拆成三营,李应领一营,其余两营暂交白骠和鲍庚来领。

至此,陈默在长安军权更加巩固,同时李儒也带着典韦去了一趟鄠县,相比于李应而言,鄠县反而简单了许多,李桓、李维与陈默这边有杀子之仇,是不可能真心投降的。

“两位将军稍安勿躁!”李儒这一次可不是打着陈默的旗号,而是以故友的身份前来。

“我二人子嗣已绝,如何冷静?”李桓怒道:“当尽起兵马与兄长汇合,共讨陈贼!”

“确实!”李儒点点头道:“杀子之仇,不共戴天,两位将军心意,儒也能理解,不过儒此次来,也是为此事而来,我已听说李傕率部绕开长安,投往槐里,但以李将军如今之兵力,想要攻克长安恐怕不易,在下倒是有一计,两位将军不妨听之?”

“哦?”李维目光一亮,看向李儒道:“先生有何计策可教我兄弟?”

“两位可有想过,投降长陵侯?”李儒看着二人,笑问道。

“李儒,你这是何意?”李桓拍案而起,怒视李儒道。

“两位将军稍安勿躁。”李儒安抚二人,笑道:“并非真降,而是……”

“诈降?”李桓皱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