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族无名 第393节(2 / 2)

庶族无名 王不过霸 3185 字 3天前

陈默没再理她搞怪,闹归闹,但规矩她还是懂的,陈默放纵也是有限度的。

出了王府,风雪似乎更大了,陈默看了眼只穿着单衣的典韦道:“多大年纪了,怎还穿这点?”

“王上放心,末将身子骨好着呢。”典韦嘿嘿一笑道。

陈默也没再理他,带着典韦一路来到衙署,正看到贾诩老神在在的坐在席子上喝水,见到陈默进来,颤颤巍巍的想要起身,被陈默伸手止住。

“莫要动了,与其给孤行礼,文和不如多走动走动。”陈默看了看贾诩越老越胖的身材,无语道。

“臣老了,不想再动了。”贾诩呵呵一笑:“王上可是为关中之事而来?”

“嗯,怎只有文和一人?”陈默点点头,让典韦也进来,看着贾诩笑问道。

“公达和元直去了关中,少说也需一月方能回来。”贾诩笑呵呵的道。

“这关中明年必定大旱,赈灾必须早做准备,只是如何赈灾,文和可有方略?”陈默笑问道。

“其实王上当年关中赈灾之法就颇为得当,便是用在今日也是行之有效,没理由天下太平了,反而更难,不过臣还是建议准备一批官员,到时候恐怕要杀不少。”贾诩微笑道。

这次陈默之所以忧心,与其说是担心旱情,倒不如说是担心贪腐,天下平定之后,朝廷经过这些年发展,陈默当年建立的体系已经成型,不过所谓盛极而衰,如今很多弊端也出现了,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贪腐,早年因为求稳,所以治下官员只要不是太过分,陈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但如今天下太平之后,一些贪腐规矩也就形成了,但要治贪,谈何容易?而且天下刚刚平定,陈默也不想引起太大的乱子,这事只能慢慢来。

陈默闻言点点头,看向贾诩道:“文和可有对策?”

“不宜过急。”贾诩叹了口气道:“我知王上是想在此事还未完全影响过大之前,先将其打掉,但治贪与打仗不同,王上擅渡人心,当知人心本贪,而且,臣以为贪官有贪官的好处。”

“哦?”陈默笑问道:“如何说?”

“杀贪,可得民心。”贾诩端起水杯,笑呵呵的说了一句:“此事虽非好事,但若用得好,于王上有大利。”

至于是何利,贾诩已经说了,民心。

陈默如今手握天下大全,长安朝廷更多的是个名义上的东西,陈默距离那之尊之位,只剩一步之遥,而且这一步,陈默若想迈出,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随时可以,但陈默没有这般做,自回洛阳之后,便兢兢业业,为百姓谋福,治理天下,似乎全无再进一步之心。

然而真的不想再进吗?

就算陈默不想,那些跟随陈默打天下的将士恐怕也不愿意,已经走到这一步,那临门一脚,不是陈默不想迈就能不迈的。

贾诩作为陈默最为倚重的谋士,自然知道陈默在想什么。

“文和可知……孤以前最厌烦的便是这种事,明明是为己牟利,却要打着为天下的幌子。”陈默端起身前的水杯,喝了一口,苦笑道。

“这人生在世,半生为己,半生为利,芸芸众生,皆是如此,王上到了臣这般年纪,大概会明白的。”贾诩笑道。

“不管如何,先赈灾,后清算。”陈默点点头。

“还有一件事,王上得看看。”贾诩将一卷竹简递给陈默笑道。

“哦?”陈默接过竹简打开,看了半晌之后,眉头却是渐渐皱起:“奉先要告老?”

“温侯如今,也六十有七,不再年轻,加上刘伯渊此番破敌有功,其妻也有了身孕,温侯想要回来,也不难理解。”贾诩笑道。

吕布膝下无子,当初答应刘毅和吕玲绮的婚事,就是因为这吕玲绮诞下的第一个儿子得姓吕,以延续吕家香火,人老了,总是想要自己血脉延续,吕布现在想要回朝养老,倒也可以理解。

“也罢。”陈默沉吟良久后,飒然笑道:“奉先也是时候该颐养天年了。”

“那并州何人来守?”一旁的典韦闻言皱眉道:“没了温侯,那帮子胡人恐怕又要闹事。”

“奉先可再守一年两年,但总不能守十年八年吧,总该有接替者的。”陈默摇了摇头道:“趁着奉先现在还在,让年轻人试试独当一面,对我朝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徐荣和华雄相继离世后,西凉也乱过一段时间,但徐恺和华戎如今不也一样把这里治的服服帖帖?

有准备的换防,总比等真的哪一天吕布撒手人寰之后,再找新人好。

不只是吕布,赵云今年五十七,太史慈今年也五十三,过了年更老一岁,如今驻守边疆的将领,已多是老将,虽然还能战,但也战不了几年了,必须有新的将领接替他们的位置,以保边疆安危。

想想这些年吕布、赵云、太史慈三人镇守边关,乌丸远遁北海,鲜卑大王囚于洛阳,匈奴人积极寻求内附,或是请求大汉重置匈奴中郎将,后来更请求朝廷这边置河套太守,便知道胡人这几年活的有多惨,但如果这老一辈将领相继离开,这些胡人是否还能乖乖的,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陈默觉得应该早些为太史慈和赵云物色接班人选。

第四百八十七章 岁月如梭

汉授十九年的冬天过去,汉授二十年春,吕布还朝,如今接掌云中的是张辽,就如陈默所预料的一般,汉授二十年,关中大旱,幸亏朝廷早有准备,大量的粮食早在年初的时候就运往关中,使得关中并未因为这场大旱而饿死太多人,然而终究还是出事了。

陈默运往关中的粮草,足够关中各地百姓渡过这个旱年,甚至还能有所结余,但事实却是,根据事后调查,真正落在百姓手中的粮草连一半都不够。

赈灾时,陈默没有动手,一切求稳,但怒火却是未曾压下,等到汉授二十一年春,关中已经基本稳定之后,关于赈灾粮食的事情开始在关中民间酝酿起来,不少家人被饿死的百姓得闻朝廷拨的粮草原本足够关中百姓吃,但最终却少了一半还多,没人敢直接反抗当地官员,但舆论却是愈演愈烈。

甚至连长安朝廷都遭了无妄之灾,毕竟当年陈默在关中,一穷二白的时候,都能带着关中百姓渡过旱年,如今天下太平了,国库也有余粮了,反倒饿死那么多人,虽然朝廷在这里没做任何事,但毕竟你是皇帝,又在这边,不找你找谁?

刘能也是挺苦的,他也想管事,奈何管不上啊。

不过百姓显然不管这么多,刘能本没什么存在感,这次倒是刷足了存在感,被百姓骂的狗血淋头。

四月,赈灾之事过去之后,陈默迅速下令彻查,关中地区,上到太守,下到县令,但凡动过赈灾粮的,不问缘由,按律处罚。

原本,大多数人以为,陈默会如以往一般,为了稳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毕竟这次的事情上,大家都是各自拿了点儿,都没有越界,但却没人知道,这界限是陈默定的,以前天下大乱,后方需要稳定,所以陈默会选择维稳的方法,而这一次,也是到了清算的时候了。

至于不稳,民心都丢了,百姓都不会护着,谁会跟你闹,太学院如今有三万多人等着空缺呢,所谓的法不责众根本不适用于现在。

其实如今关中的太守、县令,多半也是当年第一批被陈默送上这个位置的太学弟子,不过二十年过去,手握一地大权还能够不忘初心的又有几人?

陈默从来不会高估人性的贪婪,所以在决定彻查此事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而事实上跟陈默预料的也没有差别,这一番查办下来,关中上千名官员人头落地,三辅之地、西凉之地的太守无一幸免,各地县令、县丞、县尉几乎人人都有参与,被陈默以雷霆之势拿下,而且每到一处,先做的就是公布罪行,然后抓人、查办,查抄家底,所得财物用来赔偿死难者家属,若有盈余,则充入府库。

偌大关中,八百里秦川沃土,最终在这场清算中活下来的,竟然只有三名县令,加上一些县吏都不过三十人,而官员的填补速度也叫人咋舌,新的官员都是跟着查抄的队伍一起到的,前任官员人头落地,紧跟着新任官员便立刻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