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永不加赋(2 / 2)

多好的仁政啊!三皇五帝,谁提过?春秋战国谁又喊过?

这才真正的仁君。历史中第一个做出这件事情就是建奴的康麻子,硬是被他弄了一个康乾盛世出来。

不得不说,康麻子这一手还是很能唬人的,后括后来的金大侠还有数不清的满清余孽,可都认为这是康麻子的仁政具体表现。

而现在,杨晨东出现在了这里,自然就没有此人什么事情了。他成为了第一个提出永不加赋的人,虽然他不是帝王,可胜似帝王,甚至比一般的帝王还要帝王。

他即然开口说了永不加赋,那就一定是永不加赋了。

闻听此言的于谦浑身都在颤抖着,内心中充满着喜悦。大约是数息之后他竟然扑通一声跪倒在杨晨东面前,行着大礼说道:“臣带千千万万的百姓谢过武南王仁政,仁政啊!”

“好,于先生快起来,快起来。”眼见于谦如此的激动,杨晨东是连忙伸手将其扶起。然后感叹着连于谦这般的大才听到永不加赋的时候,都是如此的激动,那可以想像百姓知道之后会是什么样子了。

而所谓的永不加赋的意思是永远不在加重赋税。具体的意思就是将丁银税额固定、不再增收的主张,命令各省省长将现行钱粮册内有名丁数永远作为定额,不再增减。对以后新生人丁不征钱粮;而丁银并不按丁计算,丁多人户也只交纳一丁钱粮。

当然,赋与税又是不同的。原本杨系中对于赋就不是十分的看重,便是很多时候需要用到百姓的时候,也会给钱,只是不多而已。但这毕竟是杨晨东当家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有一天他不在了,那这个赋会不会在兴起来呢?

而现在,杨晨东喊出了永不加赋的这个口号之后,杨系之下的百姓就可以安定了。因为这代表着以后杨晨东的后人们也必须要尊重这个决定,这句话也会成为一向规定而被永远的执行下去,换句话说,这就可能会成为杨系的一种祖制了。

杨系之中,杨晨东便等于祖宗一般的存在。这便是他有别于守城之君的不同,这也是为何在杨系的地盘内,有什么政策都可以很畅通执行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打一个比方吧,不管是南明还是北明如果想重新制定什么政策的话,除非是可以给士族和乡绅带来好处。而一旦新的决定伤害到对方利益的时候,必然会遭遇到极大的阻挠,这也是为何除却了商鞅变法之外,其它的变法和改革多是失败的原因所在。他们的所为伤害到了某些人的利益,自然而然反对者甚多,想要执行下去可谓是千难万难。

这也是为何大明也不乏有识之士,但很多好的政策就是执行不下去的原因所在。可是放在杨晨东这,那都不是问题了。他就是杨系的老祖,不管是地方还是军队上都以他为核心,在加上杨系宣传部门一直的努力下,早已经将他给神话了,这样的人每说出一句话,都有如真理一般的存在,谁人敢拦?谁又能拦的下呢?

就像是永不加赋,或许换成旁人来做,还要面对着种种问题。发生在杨晨东身上,就不存在了。

于谦正是看到了关键之所在,这才变得如此激动。

杨晨东也很是高兴,得到了于谦的夸赞他高兴,能得到他的支持,这项工作更是好做了许多。

“好,于先生,事情就这样定了,回头就以本王的名义拟工作而出。还有有关粮食的保护价也请你一并斟酌办理,标准不能太高,更不能过低,总之要以百姓的利益为主。”杨晨东知道是时候应该离开了,想必他回到赤嵌城的消息已经传了出去,王宫之中自已的夫人们还指不定如何的着急呢,尤其是他的两个孩子现在他也是十分的想念,两年未见,也不知道长多高了。

杨晨东终还是离开了城主府,然后一行人浩荡的直向着王宫而去。这一次没有骑马,而是座上了马车,考虑到城内卫生的问题,除非情况紧急,不然的话,是不允许有人随意在街道上骑马而行的。

有着橡胶轮胎,又有减震的马车之上,杨晨东座在舒软的沙发上,还是很惬意的。看着玻璃制成的窗外,看着一道道秀丽的风景于眼前闪过,他的心情有些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