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二章 斯拉夫民主共和国(1 / 2)

诺贝尔走后,闵兹映在乔志清的身边哭的稀里哗啦的。她很早的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动手能力,乔志清便把她送到了诺贝尔身边学习。

现在她化学水平在全国都首屈一指,对于她的老师,她一直也怀有十分的敬意。

乔志清心里一阵的失落,这些年他一直尽力的照顾诺贝尔,就是怕他早早的离去,不过终究还是摆脱不了命运的束缚。

在处理完诺贝尔的丧事后,他沉默了好几天情绪才调节了过来。

诺贝尔和爱迪生都是改变人类进程的科学家,他一走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大受影响。

乔志清算了算时间,很早就让人注意另外一个科学巨人。他就是爱因斯坦,今年已经十五岁。不过为了他能按照正常的轨迹发展,乔志清并没有派人把他弄回新中国。只是和他的父母建立了联系,反正爱因斯坦迟早在德国混不下去。

后世的欧洲总会诞生一个混世魔王,不知道没有了俄国,这个混世魔王能折腾成什么样子。

俄国战场刚刚传来消息,进入夏季后,波兰的进攻更加猛烈。

华兴军的空间依旧隔三差五的对俄国的重要城市进行轰炸,现在沙皇在国内的威信已经大打折扣。俄国的百姓对他的信任已经降到最低点,他消极抵抗的政策,也导致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德国终于等不及两败俱伤的局面发生,这完全就是波兰压倒性的进攻,俄国的沙皇政权基本已经宣告结束。

这个时候,奥匈帝国终于对俄宣战。打着调节和平的旗号,迅速派兵进入乌克兰,把乌克兰全部纳入奥匈帝国的版图。

波兰的大军正在进攻莫斯科,无力阻挡奥匈帝国,更何况乌克兰本就与奥匈帝国接壤。

奥匈帝国的后面还有德国撑腰,波兰更不想在这个时候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英、法为了维护自己在欧洲的霸主地位,自然不会看着以德国为首的势力肆意妄为。

波兰这个时候明确发表声明,对此战只是斯拉夫人内部矛盾,跟协约国的签订的条约没有任何的关系。不管战争结果如何,波兰仍旧履行协约国的约定。

这就明确了波兰的立场,那就是坚决和英法站在一起。这个时候,也是波兰最疲弱的时候。攻打俄罗斯,消耗很快,根本无法支持德国进攻。

英、法也终于看到了切入点,他们已经失去了俄罗斯,不可能再和波兰为敌。

这样明摆着把波兰推向德国,德国的东部就再也没有可以制约的力量。

奥匈帝国在侵入乌克兰后,英、法明确发表声明,要求欧洲各国保持克制,尊重斯拉夫人的内部事务。

如果哪个国家再置之不理,继续做出不适当的举动,英法将积极的做出回应。

这明显就是警告德国,让他们拿下乌克兰就收手,不然英法也会真的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