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将军的所作所为,的确全都是为国为民,这一点毋庸置疑。王将军也做出了几篇惊世骇俗的词作。难道说,西夏的那一位,让王大将军颇为忌惮的人物,真是他的师弟?”
代老将军猜测道。
当初,王铮找不到别的可以说的过去的理由,就杜撰说,那位教过他的老道士,可能收了个关门弟子,就是西夏的那个能人。
当初,这句话没人信,王铮的身世是个谜,他说他是洛阳人。可皇上让房相差点把洛阳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王铮的任何一个亲戚,更别说他生活过的痕迹了。
因此,都认为王铮还是在忽悠人。
“如果真是这样,那还真是不得不防啊!”程霸知道王铮特别能打,假如那人真是王铮的师弟的话,还是关门弟子,那就会比王铮还要可怕。
“大家无需太过担忧,”马闯喝了口茶汤后说道。
“王将军的考虑虽有道理,蒙辽和西夏的确是不可不防,但也无需太过担忧。年后,朝廷只需去收复燕云十六州,陇西卫的战事,自有老夫与之周旋,”
“马督,切勿轻视西夏啊!”陈斌提醒道。
“无妨,老夫虽无直捣黄龙府之能,但坚守陇西卫的城池不失,却还能做到。”
代老将军和程霸面有惭色。
上一次的蒙辽入境,整个松江卫的防地,仅剩几个坚城重镇没有被蒙辽大军攻破,其他的数十州县,全都毁于敌手。
两人的一世英名,就毁于那一战之中了。
陈斌听马闯的意思,还是不把西夏放在心上,只得再次提醒道。
“马督可知王大将军所说的北宋之事?”
“当然,陈将军何出此言?”
“那么,马督可知,北宋也有一个被辽国大军连克数十州县,后来三面包围澶州,北宋的皇上同样是御驾亲征,却和辽国签了澶渊之盟的事?”
“知道,如何?”
“马督可曾听说,当初在澶州,王大将军一战既击毙敌军主帅萧达凛后,曾问皇上说,敌军假如求和怎么办?”
“老夫听说过,当时连皇上带所有大臣,全都赞成蒙辽的求和,那又如何?”
“因为皇上和所有大臣全都赞成蒙辽的求和,因此王大将军太是激愤,他认为澶渊之盟是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所以他为了阻止澶渊之盟事件的发生,即亲率五万步卒和两万五千轻骑,硬抗蒙辽大军营里营外共计二十万人马。马督觉得,王铮不惧风险亲赴险地,却是为何?”
“为何?”马闯愣了,代老将军和程霸也是不解。
“老夫认为,王大将军已经看到,他那日假如不出兵,蒙辽不出两日,必会遣使求和,皇上就会答应蒙辽的求和,我大郑也就会有一次和蒙辽的澶渊之盟。”
“不会,那个北宋,本就是王将军根据我大郑的情况杜撰的,即便和蒙辽签了盟约,也不一定就会丧权辱国。”
代老将军不同意陈斌的看法。
“是极,北宋之事就是个故事,不可当真。”马闯言道。
程霸摸着下巴没吭声,但陈斌看他的表情,他显然更不信那个北宋的事情是真的,他也认为那时王铮编的故事糊弄人的。
陈斌不理他们三人的反映,自顾自说道。
“假如当日王大将军没有出兵的话,蒙辽有可能真的求和。大家试想,蒙辽的主帅萧达凛战死,敌军士气大弱,而我军南面的援军源源不断而来,北面还有松州、江州、定州、冀州等,十数个州县未被蒙辽攻克,假如那些城池的守军,为了澶州城内的皇上,均拼命死战的话,打破围城敌军的封锁,急赴澶州,合围澶州城外之敌?以解澶州之危,有没有那个可能?”
“嘶”
三人捋着胡子陷入沉思。
的确,极有那种可能,蒙辽军被包围只是早晚的事,他们求和退兵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王大将军猜到蒙辽会求和,猜到皇上会答应,这才硬着头皮出兵,打破了蒙辽求和的企图,避免了澶渊之盟的出现,避免了割地赔款的欺辱。也给咱们大郑,留下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希望。大家说,那个北宋的故事,真是王大将军的杜撰吗?”
“嘶!陈将军是说,王将军还能看透以后的事情?”
“老夫不知王大将军能不能看透以后的事情,但他高瞻远瞩,从一些蛛丝马迹之中,能够预料到以后可能会发生的大事,却是极有可能。比如,两年后西夏的威胁。”
澶州之战,这些人早就听说过,王铮说的蒙辽会求和的假设,他悲愤的怒吼,他不等援军到来就迫不及待的出兵,他以七万步卒,包围大名府内的肖太后和耶律隆旭,他出奇兵迅速解了其他城池之危。
可当他快要腾出手来攻打大名府,生擒肖太后和蒙辽的圣宗耶律隆旭的时候。却因为轻骑太少,敌军势大,却被他们逃脱了。
这些事,众人都听说过,有些事,刚听到时,他们还不以为然,比如王铮的悲愤怒吼,很多人事后听说,还说王铮是小题大做,故意在皇上面前表现自己。
可现在听陈斌一一道来,当时的情景,王铮显然已经预料到了,别人都想不到的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