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暗流涌动(1 / 2)

后世有一位居住在杭州非常有名的财经学家曾经说过一句话:任何制度的革新,都不是一厢情愿的,而是多方博弈的结果。

这句话的内在含义是,革新的制度不是某一个人凭空想象出来的,最后能够推动下去的,一定是多方激烈对撞,最后各方势力妥协后的结果。

赵桓也充分认识到了这句话的正确性,例如他要一刀切的废徭役,庙堂尚未正式发文公布全国,南方士族们已经按捺不住。

这件事若立刻执行下去的后果便是南方失火,新军南下灭火。

新军战斗力肯定牛逼,但是南方可是大宋的粮仓,江浙路和荆湖路都是大宋税收最高的两个地方,一旦王军与这两个地方开战,蜀地的士族们保不准也会伺机而动。

这些地方离京师相对遥远,不好控制,仅凭新军战斗力强,即便是最后打赢了,也是大宋自己的损失。

北方刚刚经历了战事,南方一定不能再直接动刀子了。

赵桓一天一夜未眠,终于在六月初的清晨,雨露未干的时候,喝完一杯安神茶,舒缓了情绪,缓缓睡过去,这一觉睡到下午。

赵桓刚用完膳,翰林大学士杨时便带着一群翰林院的老头子急匆匆跑来面圣,赵桓想了一下,从后门开溜了,他可不想被一群老头子围着跟他大谈圣人之道。

翰林院的学士们等了半天,小太监以皇帝陛下不在宫中为由,将这些怒火焚烧的人打发走了。

翰林院现在是哀鸿一片,用翰林院老学究们的话来形容便是,石洵小儿在翰林院横行霸道,目无尊长,每一日在大宋邸报刊登的言论都在指着圣人的鼻子大骂。

这些邸报分发到了东京城,在城内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动。

因为邸报平民化了,这些平民可并不都是儒学的信徒,他们看见这类文章大呼过瘾,尤其是有手工艺人,看见邸报上骂儒生,赞扬公输机关学,简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国朝这是要复兴百家?

不知为何,就连酒楼里的说书先生们也都隐约有偏向反儒的趋势,不过,有极少一部分有心人会留意到,这些说书先生都被皇城司请到衙门里喝过茶,喝茶的当天,有一个年轻人也进了皇城司的衙门,皇城司里的事都是绝密,一般的细作无法打听出来,便也只能乱做猜想。

这不做猜想还好,一猜想,各方实力便是又坐立不住了,新政一事刚刚出台,学术又起了争辩。

并且,邸报的发展势头相当猛,才短短几天,京西路和京东路,陆陆续续有邸报的报社开张,进奏院原本的官员据说皆因有贪污之事,被督察院查了出来,投进牢狱。

新组建的班子从东京,到京东西两路,迅速占领各个府、州、县,下一步甚至深入到了村里,村里的邸报全部免费。

下一步,邸报开始向河北、河东和燕云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