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甩锅的传统(2 / 2)

他们当然要站出来为李宝说话,这和是非忠奸没有半毛钱关系。

只听刘彦宗大声道:“陛下,臣以为蔡永令死有余辜,不足为惜!”

“刘御司此话怎讲?”赵桓声音一沉,眼睛却是亮了起来,“蔡永令所治,政绩颇佳,乃是朝廷功臣。”

“陛下,臣今日正巧有要事要奏,也正巧是关于泉州这位知府的。”

“哦,卿且说来。”

众大臣冷眼看着这位刘御司,仿佛在说:戏精刘,你特么今天又想干什么!

“据督察院的最新调查,这位蔡知府,在到任的七年间,有五十万贯巨资来历不明。”

众人心头一跳。

却又听刘彦宗继续道:“这只是冰山一角,这位蔡知府还有一个身份,叫李三,名下有十五家商社,分别涉及到粮食、运输、采矿、建筑、酒楼、妓院、纺织、修路等等,每年流动巨资高达一千万贯!”

一千万贯是什么概念?

靖康元年,朝廷一年的税收也才八千万贯!

刘彦宗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继续道:“臣又查到,这李三,不仅仅与泉州多位富商交往甚密,与福州的多家富商亦有来往,本来生意人来往倒也正常,但这福建一位叫陈阿宝的商人,恰恰又是福建路转运使苏元庆的另一个身份!”

刘彦宗言罢,朝堂上已经是鸦雀无声。

短短的几句话,瞬间让朝堂的气氛凝固住。

众大臣小心翼翼望去,却见皇帝的脸上已经乌云密布。

新政中明确规定,官员一律不允许私自从商。

就说这广州之乱,便是商贾管控不利,皇帝欲诛灭陈氏九族,东京城的官员们吓得各自回家检查。

这事才过去几天,现在福建路居然冒出这么大的事来。

有的大臣已经全身冒冷汗了。

蔡永令杀不杀得?

当然是罪该万死了!

但这大宋的朝堂上,也有一身清廉的硬骨头。

例如这张叔夜,他此时就敢站出来道:“即便蔡永令触发国法,亦该由朝廷处置,由陛下圣裁,绝不是李宝能杀!”

显然,其他大臣也赞同张叔夜所说。

但毕竟蔡永令范了如此大罪,众大臣也已经底气不足。

就说陈旸,虽说是新接的参知政事的摊子,但蔡永令好歹是他的直属下属,这范了这么大的事,他这个上司可是要担责的。

不过,他毕竟刚上任,就算担责,也要远在上京的唐恪来背锅。

但唐恪又有治理北地的重任,按照官场的甩锅传统,这事最终还得甩锅到已经离开中枢的徐处仁身上。

不过无论怎么甩锅,大臣们现在都不敢再随便为蔡永令说话。

不然惹了一身骚,得不偿失了。

眼看这局面又要僵持了,虞允文出列道:“陛下,眼下重中之重是平复广州之乱,臣以为李相公所言极是,蔡永令延误军机,死罪,李宝擅杀朝廷大臣亦有罪,待他平复广州之乱,功过相抵。”

他说完,又对其他大臣道:“诸公,吾等为国之重臣,当以大局为重!”

宗泽道:“大相公所言极是,蔡永令、苏元庆涉及之事乃行政内事,当由督察院查办,前方军情紧急如火,吾等便不要干涉李宝了。”

此时,再无他人反对,连张叔夜也不再说话。

皇帝站起来,蹙着眉头,沉声道:“刘彦宗,给朕好好查办福建之事,若有半点差池,朕要你的脑袋!”

“臣遵旨!”

言罢,皇帝悻悻离开,留了一群沉默不言的大臣在大殿中,各自寻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