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汴梁城中(2 / 2)

更宋 红莲素心 1523 字 2天前

一个城市想当首都,那得具备各方面的优势条件。

首先地理位置得好,特别是在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不断的情况下,必须有足够的战略纵深,无险可守绝对不行。

再者要远离自然灾害的多发地,三天两头发洪水,隔三差五就地震的地方也不行。

最后城市布局还要合理,皇室生活享受可以放一边不谈,政府的官署衙门和公务员的生活住宿得考虑吧?

很显然,北宋首都汴梁城没有一项达标的地方,没有燕云十六州,辽国人一出门就到汴梁城。

挨着黄河,三天两头发大水,之所以被赵宋官家看中,实在是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纠缠在一起造成的无奈选择。

经过五代十国的无序发展,汴梁城已经成为一个市民经济极度繁荣的大都市。

商业活跃造成的结果之一就是城市规划等同于无,城内私搭乱建现象随处可见,各个边边角角都被商贩挤占,哪怕是皇城周围也布满了住宅和商服。

这种城市对居民来说自然是极好的,虽然道路说不上多宽敞,市容市貌也不算整洁,但是百姓住在这里乐得舒心安稳。

可是适合百姓生活的城市,却不一定适合皇帝。

宋太宗看完刘延翰的规划图,心里暗骂:这得要花多少拆迁补偿款啊!

大宋朝时候土地不归国有,虽然嘴上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私底下对私有产权也有那么一丝“神圣不可侵犯”的态度。

认可私人产权的结果就是:除了要有合理的拆迁补偿款,还必须经过业主同意,那时候没有钉子户一说,只要业主不同意搬迁,你给再多补偿款都白扯。

太宗皇帝一琢磨,要扩建就要先拆迁,要拆迁就要多花钱,这压力实在太大。

不过七里皇城虽然小,但好歹也能对付用,如果因为扩建弄出了群体事件,把汴梁城的市民逼上梁山,那问题可就大了,到时候赵宋官家政权的合法性都可能受到质疑。

于是太宗皇帝又说:“内城偏隘,诚宜开展,迁动居人,朕又不忍。”扩建的念头算是就此打住。

皇城能不能扩建到了靖康年间就不是问题了,金人的铁蹄踏进了汴梁城,太上皇都跑路了,谁还在乎那个皇城是七里还是十里……

这里说的太宗,就是赵光义,郭浩登基以后,虽然对城市有些规划,皇宫周围没有百姓,存在一定的隔离,可有些问题还是存在的。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黄河,这年头治河很困难,人力根本抑制不住黄河的泛滥,所以汴梁最终没有成为像北京一样的古都,还是有道理的。

至于契丹的威胁,已经被郭浩提前解决了,这也是一些大臣反战的理由,只要契丹打不进来,契丹就太平了。

还有比皇宫还气派的建筑,此时还没出现,郭浩也不会允许其出现,毕竟皇家的威严是不可侵犯的,更别提绯闻了。

所以郭浩也仅仅是感慨一番,看着下面的学子,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觉得这个都城寒酸,尤其是南方来的那些,南唐的皇宫他看过,虽然规模不大,但也是富丽堂皇。

大概过了一刻时辰,外面有学子跑进来,大声道:“诸位,官府贴出告示,说是给我们找地方住,如果有需要的,就去开封府门前登记,官府会统一安排!”

那个学子刚喊完,聚仙阁里的学子就一窝蜂的跑出去,一时间满大街都是学子,向开封府方向赶去。

就在这时李辉回来了,对郭浩说道:“陛下,他们这么多人,住在百姓家里,不会有问题吧?”

郭浩点点头:“问题有可能有,不过也只能这样做,好在他们都是府读书人,应该不会做出什么过分的事。

这件事你亲自盯着,安排的时候一定叮嘱好他们,不允许在城里闹事,吃住必须给钱,就当是民宿。

如果谁要是敢惹事生非,一概取消考试资格!严重的就抓起来,依法办理!”

“是,属下这就是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