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却十分配合道:“秦兄请说。”
而后,便听那人缓缓说道:
“秦某想向秦王请教为君之道。”
李世民闻言尚未做出反应,却只听身侧,忽而传来一声轻笑。
转头望去,就见不知不觉间,不知怎么竟好似又被他忽略掉了的邻桌那里,坐着的那两人之中,年少些的那位正弯起嘴角,似乎听到了什么好笑的笑话一般……
李世民皱了皱眉,正想出声询问,便听那自称姓秦的年轻人语气中带着点压抑不住的恼怒,冷声问道:
“不知在下适才所说,有哪里好笑?竟引得阁下如此开怀?”
他用辞十分礼貌,但字里行间,却透出一股不自知的凌厉尖锐。
这并非敌意,而是当自己的信念受到挑战时,自然而然的反应。
只是,本人对此却毫无自觉。
或者说,师妃暄是十分敏锐的。
她敏锐地察觉到了宋青书在这声轻笑中传达出的情绪,但她又不知对方为何会有这样的反应——她明明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而已,怎么竟惹得对方如此嗤笑?
师妃暄并不知道,在此问之前,她在宋青书眼中,不过是个“身上气运极盛,却与龙气纠缠不清,且其中有股极深的因果缠绕,总之感觉非常麻烦”的不知名人物而已。
然而此问过后,宋青书便已猜到了她的身份——
按说李世民非君非主,请教为君之道,怎么也不该请教到他身上。
退一步讲,即便李世民有心谋夺天下,这为君之道,也该是他上位一段时日之后,在实践中一点一点摸索得出,如今说什么不过都是一纸空谈,畅谈空想,又有什么意义?
别说,这隋国还真就有一个可能愿意听尚不是帝王的人畅谈自己要如何做好一个帝王这种空想的神奇门派。
——慈航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