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1 / 2)

沈梦蝶反应超快,迅速甩来了一条语音:【啥意思?你别告诉我又春心荡漾了?我就知道你俩天天待一块迟早得出事】

谭丫丫镇定些,【为什么突然这么问。】

夏时初叹口气,【不知道,就最近老是想到从前,特奇怪的是,想到的还都是他的好。】

【好个屁,想想你掉过的眼泪,还有他都怎么对你的?】沈梦蝶火大地说。

【他怎么对我的?】

一句话,竟把屏幕那端的两个女人问住了,好半晌,才回来信息。

谭丫丫:【别说,我还真举不出例,就觉得你俩在一起老吵架,你老生气,他好像总凶你,很不耐烦……我也不知道怎么说】

沈梦蝶干脆直接:【追溯他过去对你好不好重要么?你俩已经分手了!!!再说,如果他对你那么好,为什么要分手?】

夏时初苦笑,【也是哦】

谭丫丫不同意:【分了也能复合。你要真觉得好,舍不得就再追回来,他不是还单着么?正好,你俩现在天天一块,近水楼台。】

夏时初:【呵呵,算了吧……好马不吃回头草】

更何况,这草还是断肠草!

同一时间,沈梦蝶也说:【别,我哥多好,我哥不香么?盛怀扬哪点比我哥好?】

谭丫丫故意唱反调:【颜值!】

沈梦蝶噎住,想到盛怀扬的盛世美颜,虽然时隔多年,长了年岁可是依旧很能打,那晚周岁宴后,老罗和自己的同事中,就有好几个来打听他信息的。

半晌,沈梦蝶才扔来一句,【帅有屁用,招蜂引蝶,红颜祸水!】

夏时初想起白天在面店里开汽水的情景,想到两个小姑娘直溜溜的眼,再想想孙思婕……

呵,可不就是招蜂引蝶、红颜祸水!

**

翌日早晨,许超来酒店接他们。

盛怀扬和姜呈又早早地钻到了第三排,把前排宽敞的位置留给了三位女士。

西城到华凌车程近一个小时。下车时,夏时初看姜呈活动撅了太久的腿脚,悄声嘱咐乔菲菲:“回去时,我们坐后排。”

乔菲菲视线扫过盛怀扬那双大长腿,非常干脆地点头。

陈航早已等在公司门口,亲自将他们迎到了会议室。

确定重启ipo计划后,中天便在盛怀扬指导下组建了上市领导小组,由陈航亲自挂帅,cfo(财务总监)和董秘具体牵头,生产、技术、财务、法务的负责人全是成员。

为了后期的辅导顺利,领导小组又分成了业务、法律和财务三个具体的小组,分别对接投行、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

虽然中天六年前就经历过一次发行,但这几年组织变动和人员调整很大,所以小组成员里,除了陈航和一个主管生产技术的负责人,其余人皆是首次接触到ipo,对很多内容都不甚清楚。

于是,在盛怀扬介绍完上市方案和基本进程后,会议便直接进入了答疑解惑环节。

“盛总,您刚才说上次申报已完成了改制这些难点工作,那咱们这次是不是只要通过辅导验收就能上市了?”

“辅导和改制一样,只是必经程序之一。”盛怀扬不疾不徐地道,“根据规定,企业申请上市,必须由保荐机构,也就是投行进行辅导并通过企业所在地的证监局辅导验收。但是,验收成功后,还要经历申报材料制作、投行内核、文件申报、证监会审核,只有通过核准发行,拿到发行批文,才算真正能上市。”

“那是不是又得好几年?我记得上次就搞了两三年。”

夏时初接过了话:“一般来说,企业首次发行的周期是2-3年,但就像盛总说的,咱们公司有上次的基础,这几年又一直按照上市规范在运行,各方面条件已经非常成熟,如果除开审核等待期,乐观估计不用一年就可以完成。”

盛怀扬进一步解释,“上市流程虽然一环扣一环,但也是相互交叉,很多都能同时开展,比如辅导的过程,也是尽调和底稿的制作过程。”

“我们这次派出的团队都是非常有经验的。”他抬手指向夏时初,“尤其夏总,参与过上一次的发行申报工作,对公司情况掌握得比较透,由她来现场负责人,事半功倍。”

他这是帮她抬轿,帮她占山头啊!

接下来,大家又围绕上市流程,节点问了不少问题,盛怀扬带着团队人员一一作了解答,一场见面会不知不觉就开到了中午。

许超在旁小声提醒陈航,“陈董,是不是先用餐?”

陈航抬手一看时间,“这么晚了,先吃饭,吃完再讨论。”

午餐就安排在中天二楼食堂的一个包厢。

“华凌是乡下,没有像样的饭店,中午就在我们食堂将就一下。”陈航引着盛怀扬等人入座,“晚上回市中心,再给你们好好接风。”

“很丰盛呀。”盛怀扬玩笑道,“看着比我们公司伙食好太多了。”

“平时可没这么好,这是沾你们光,让我们加了鸡腿。”一个陪同的中层笑着打趣。

众人落座,边吃边聊,话题自然始终围绕着上市。

“盛总,我这人不炒股,有个问题也始终没搞明白,这个ab股和主板、创业板、还有什么科创板,到底啥意思?”

盛怀扬笑笑,“其实很多股民也不清楚。”

“直白点说,ab股是认购和交易的钱不同,a股得用人民币,而b股只能用外币,至于主板、创业板……”

他没有甩出专业术语,而是用浅显易懂的话把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则作了解释。

边吃边聊,气氛很是融洽,可终究还是有人抛出了那个避而不谈的问题。

“盛总,我这人比较直,我就一个问题,这次你们能不能把我们成功送上市?”

问这话的是业务组组长,是一名老员工,销售出身,虽然六年前未直接参与上市工作,但对当时临门一脚打滑的事仍耿耿于怀。